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68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兔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分离提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DEAE SepharoseFF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方法从兔肺中分离提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采用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 (HHL)作为底物测得其酶活力为 1 95U /mg ,最适温度和 pH值分别为 3 7℃和 8 3。经与商品兔肺ACE进行对照实验表明 ,分离得到的兔肺ACE与商品兔肺ACE的性质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原松花粉为试材,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其杀菌效果、脂肪酶活力、脂质氧化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破壁松花粉在加速氧化过程中色泽、过氧化值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显著降低松花粉中微生物含量,且辐照剂量越大,杀菌效果越显著;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和大肠菌群的D10值分别为2.20、1.95和1.84 kGy;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松花粉中脂肪酶活力、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值略有升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当辐照剂量为8 kGy时,脂肪酶灭活率为53.52%,类胡萝卜素保留率为60.81%,游离脂肪酸含量为1.38 mg/kg,过氧化值为0.46 meq/kg;此外,8 kGy剂量辐照对松花粉的基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加速氧化过程中,破壁松花粉的色泽无明显变化,过氧化值、己醛和己酸含量增幅不大。表明8 kGy电子束辐照对松花粉营养品质影响不大,并能有效杀灭微生物,抑制脂质氧化,提高产品储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液萃取(LLE)、固相萃取(SPE)、QuEChERS 3种不同前处理方法提取菜籽油中酚类化合物,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菜籽油中酚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中,QuEChERS前处理方法的提取效果最好,对菜籽油中7种酚类化合物的回收率最高,可达85.16%~101.78%,基质共提物含量最低,为2.04 mg/g;LLE的回收率为66.04%~101.11%,基质共提物含量最高,为6.80 mg/g;SPE的回收率最低,仅为56.98%~83.79%,基质共提物含量为2.30 mg/g。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维生素E含量.结果表明:初级压榨和精炼油荼籽油主要由4种脂肪酸组成,分别为棕榈酸(质量分数为7.68%和8.92%)、硬脂酸(质量分数为1.66%和1.78%)、油酸(质量分数为82.90%和81.09%)、亚油酸(质量分数为7.17%和7.2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E线性范围0.5~2.5μg(R2 =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8.05%,RSD为0.75%(n=5),初级压榨和精炼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356.31 mg/kg和107.07 mg/kg.建立的色谱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油茶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油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综述了有关油茶籽仁、油茶籽壳和油茶籽粕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师峻岭  李进伟  杲广福 《山西建筑》2007,33(22):176-177
通过对某教学楼墙体裂缝的鉴定分析,提出了造成墙体裂缝的地质原因和外在原因,并给出了基于沉降控制的防沉锚杆基础托换加固方案,经观测,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胚芽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研究微波处理对胚芽米脂肪酶灭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具有较好的灭活脂肪酶的作用,其灭活效果受胚芽米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微波剂量、微波时间以及物料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间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微波灭酶的最佳条件是:初始水分质量分数为16%;微波剂量为2.0 kW/kg;微波时间为2.6 min;物料厚度为3.3 cm;在此条件下胚芽米脂肪酶灭活率为68.12%。微波处理后对胚芽米主要指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制油工艺制得的菜籽油为原料,比较研究了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和甘三酯的组成及微量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菜籽油的脂肪酸和甘三酯组成无显著性影响;水酶法制得菜籽油的酸值(KOH)相对较高,为0.995 mg/g,但富含β-胡萝卜素、植物多酚,含量分别为5.40 mg/kg和152.08 mg/kg;浸出菜籽毛油富含生育酚和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833.74 mg/kg和6 607.35 mg/kg;精炼菜籽油的酸值(KOH)最低,仅为0.233 mg/g,但精炼菜籽油的微量营养成分相对较少。分别以氧化诱导时间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了不同制油工艺制得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5种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大小是:水酶法菜籽油最强,精炼菜籽油最弱,而浸出菜籽毛油、热榨菜籽油和冷榨菜籽油介于其间,这一性质和油中的植物多酚和β-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小麦胚芽油进行脱酸处理,并对小麦胚芽油中的热敏性天然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跟踪定量分析,研究了分子蒸馏脱酸对小麦胚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蒸馏温度的升高,小麦胚芽油中的热敏性天然微量生物活性物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50℃时小麦胚芽油的酸值(KOH)由4.35 mg/g降到2.01 mg/g,氧化稳定性指数(OSI)为1.27 h;分子蒸馏温度超过150℃后,总VE含量急剧下降,210℃仅为383.5 mg/kg,β-胡萝卜素、多酚和甾醇的损失不显著,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显著变化。综合脱酸效果与天然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选择150℃为分子蒸馏脱酸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波热效应钝化小麦胚芽(WG)中的内源性脂肪酶(LA)与脂肪氧化酶(LOX),研究了不同微波条件对WG的稳定化效果、WG得油率及小麦胚芽油(WGO)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3 min的条件下,WG的水分含量由15.51%降至5.45%,LA相对酶活降至39.91%,LOX相对酶活降至27.48%;60 d加速储藏期间,酸值(KOH)仅增加1.03 mg/g;在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3 min的条件下,WG得油率为9.70%,WGO品质较好,总VE保留率达95.24%,WGO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