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曦凯  田海成  王冠 《居业》2021,(5):37-38
本文以玉清水厂技术改造为背景,简要介绍了紫外线消毒工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中压高强紫外线消毒技术玉清水厂技术改造中的设计参数及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2.
亳州市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原一期工程规模为2. 5×10~4m~3/d,采用预处理/A~2O型氧化沟/二沉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消毒工艺流程。结合现状及规划,二期需扩建至5×10~4m~3/d。经调研,一期工艺存在进水中工业废水较多、废水可生化性较差、总磷波动大、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扩建工程中进行了设计优化:保持原A~2O型氧化沟主体工艺不变,增设水解池及碳源投加点,以提高污水可生化性;设置多点投加絮凝剂,并增设除磷池,强化化学除磷。实际调试运行表明,扩建工程运行效果稳定、良好,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给水厂生产尾水包括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回用生产尾水对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生产尾水的水质特点,探讨了生产尾水直接回用、膜过滤、投加PAM化学药剂等几种处理技术,并对这几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从饮用水安全角度考虑,膜技术在给水厂生产尾水的回收利用方面会逐渐成为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处理能力为1.5 m3/d的真空紫外耦合多级过滤系统对市政供水管网末端出水进行处理,连续监测该系统对管网末端出水中有机微污染物(莠去津)、可同化有机碳(AOC)、微生物、余氯、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期间可以将水中的莠去津全部去除,出水AOC保持在70μg/L以下,菌落总数保持在10 CFU/mL以下。此外该系统对饮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管网出水水质,为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济南东客站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104 m3/d,主体工艺为AAOA+MBR,出水BOD5、COD、NH3-N、TP等指标日均值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标准;剩余污泥经机械浓缩+高压隔膜压滤机工艺处理后含水率≤65%。通过采用高负荷的MBR工艺,同时将构筑物上下叠合、合壁共建于地下的方式,克服了用地紧张的限制并满足了高标准的景观环境要求,项目总用地面积仅为《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年版)中规定值的2/5,地下箱体占地面积指标仅为0.2 m2/(m3·d-1),低于国内其他地下污水处理厂。通过设置速闭闸门及事故泵房的方式应对超量污水进入箱体造成的淹没风险,并通过抬高地坪、设置排涝泵房的方式使地下箱体免于洪涝威胁。基坑施工中采用了上部适当放坡+下部桩锚支护方案,并在采用管井+集水明排降水的同时设置止水帷幕与回灌井,共同保障了基坑周边输水管线和高压线塔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地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工艺流程短、出水效果好的AAO+MBR组合工艺得以快速普及,尤其对于用地面积紧张、景观环境要求高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其更受青睐。然而AAO+MBR组合工艺并非是传统AAO和新型膜技术的简单叠加,其预处理、AAO、MBR等单元的设计与传统AAO均存在明显区别。结合国内众多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AAO+MBR组合工艺的设计要点,如预处理工段需根据进水水质选择设置初沉池,同时应设置膜格栅以避免纤维、毛发等造成膜丝缠绕;AAO工段的特殊性在于三级回流比的确定、AAO各区设计污泥浓度的计算、AAO+MBR各区实际流量的计算、需氧量的计算以及强化脱氮措施的设计等;MBR工段的特殊性在于膜通量计算、膜区设计污泥浓度的确定、产水泵流量和扬程的计算、膜区底部吹扫设计以及膜清洗设计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