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木兰小学位于人口大约有10万的怀集县城附近。建筑师与当地教育局和香港慈善机构"爱心力量"合作,扩建原本只有5个教室的村小。扩建项目是为了满足政府合并各个学校的决定。在合并学校的过程中,比较旧的校园会被拆掉,而其他比较新的校园会扩建,以容纳流失了的学生。木兰小学就是被扩建的其中一个学校。原本木兰校园有一个5间教室的教学楼,是一个瓦顶的砖房子。砖房子和围墙框住了一个小庭院。此项目是为现存学校增建一幢设有6间教室的教  相似文献   
2.
<正>PINCH项目是一座位于云南省双河村的图书馆兼社区中心,属于当地政府在2012年9月地震后规划重建的一部分。设计横跨着4m高的挡土墙,把重建村庄和新修广场连接起来。建筑物不但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屋顶游乐场及图书室,更为当地社区树立一个富纪念意义的地标。屋脊的曲线由17根不同形状的木桁架演变而成,造就了屋顶下独有的阅读空间。在室内,桁架往下延伸以支撑悬浮的书架。此项目非但没有像大多数灾后房屋重建股摒弃木结构,反而重新展示了当代木结构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国政府宣布,截至2030年将完成全国7亿农村人口中一半或约3.5亿人的城市化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设计活动异常活跃.作为一个依托香港大学的研究和设计团队,"城村架构"(RuralUrban Framework,RUF),在向中国慈善团体和非政府组织提供设计服务期间,见证了发生在一些偏远地区的转型与博弈过程,通过15个包括学校、社区中心、医院、村宅、小桥以及一些增补性规划策略等设计实践,试图研究揭示每个村镇的形态蜕变与当地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之间的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4.
评语/Jury Comments:这是一个试图创造原型的集成作品。它在材料、工艺、结构、剖面形态、人居生态、能源利用等诸多方面有细致研究与设计尝试。它是对现代乡村民宅的混合特征的实验性诠释。  相似文献   
5.
<正>此项目是在一个香港慈善机构的委托下兴建的中国第一家慈善卫生院。设计策略是利用一条连续的坡道贯穿所有楼层,并构成一个中央庭院给村民使用。我们致力提倡卫生院向社区开放,重新把它定位成一个真正让公众享用的公共建筑。Commissioned by a Hong Kong charity,this project involve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irst charitable hospital.It threads all the floors with a continuous ramp andcreatesalargecentralcourtyard  相似文献   
6.
正金台村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是2008年512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震导致近50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区据估计有80%的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灾后重建随即展开。然而2011年7月的一次大雨后,山体滑坡导致金台村附近许多刚建完及正在修建的房屋再次遭受破坏。尽管损失惨重,当地居民却无从获得任何额外援助。在当地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支持下,此项目不但为震后重建展示出一个在社会及生态上都具可持续性的农村原型,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们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7.
城村架构     
三十年前,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农民.他们共同拥有土地,生活在简单的村屋中.今天通过中国经济改革转变把农民的工作以及他们的闲暇时间、家园、收入、家庭结构连同愿望完全重组.这产生了一个社会等级制,从非常富有的开发者和新兴中产阶层到仍然以耕种为生的农民.这种新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逻辑,使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不再一样.20世纪的城市核心与边缘土地之间的关系、市中心和郊区已渐渐被城市化取代.这跟西方城市的城市化扩张常规从城市中心大迁移的结果不同,这个城市化的过程直接关系着农村土地.农村居民通过集体的土地使用权使土地的发展比市区更为迅速和更有投资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