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了一个智能型混合能源独立供电/市电并联供电系统,解决再生能源可能引发之发电不稳定问题,利用独立电源混合并入市电之机制互补电能供应,运用成本导向发展经济调度法则,完成电源管理及功率分配最佳化过程控制,并可根据不同场址需求弹性加入各种再生能源以及传统能源.本系统透过全数字化控制达成电源管理及功率分配,并分析混合能源发电系统之冲击,并网模式将洁净能源电力转换供给一般负载使用,减少尖峰时刻之市电需求,于离峰用电或多余电能时将水电解为氢与氧储存备用,该系统可以逆潮流反馈电能回市电,自动侦测市电中断时以独立供电模式供应负载.本系统可达成三点目标:1)经智能型电源管理控制法则使系统操作于最佳效率之状态;2)并网模式时,输出与市电电压同相位之电流,达成单位功因并网以提升能源利用率;3)独立供电模式下提供低总谐波失真成分之正弦输出电压,有效降低电磁干扰.比对商购产品,少数有同时具备监视及控制功能,且不具备如本系统可任意搭配能源数量及调配电力使用负载条件之功能,本研究所开发之系统具有明显技术差异、领先优势及成本优势,具高度商品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分析明代金门所城和崇武所城在选址布局、空间形态和城墙构造等方面的异同,探寻二者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明代泉州海防卫所军事聚落的建制体系、布局特征和形制特色,也为金门所城的修复考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代海防聚落多沿海分布,空间营建既要满足军事防御功能,也要满足御洪、防潮、排涝、取水的需求。研究明代海防聚落的选址与空间布局,有助于乡土地域文化价值的发掘和水环境影响下地域性聚落的保护。【方法】以明代福建梅花所城为例,运用ArcGIS软件和DepthMapX空间句法软件进行量化分析,从人地关系出发,探究在水环境影响下海防聚落的空间营建特征。【结果】发现梅花所城因形就势,居高而建,跨海避河;利用山势、街巷、建筑排涝;筑城设壕,砌筑石屋、石墙,层层防御;合理布设水井,保障梅花所城用水安全。【结论】明代海防聚落基于水环境进行选址与空间布局,建成符合当地防御和发展需求的聚落空间,营建策略兼具御洪、防潮、排涝以及御敌功能,可为海防聚落等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为现代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从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三方面展开,对新世纪福州涌现的优秀地域性建筑创作进行解析,探讨在地域型建筑设计中传统符号的表达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母神”原型与“原型的崩溃”的阐述,分析中国古代穴居模式对先民原始空间意识的影响,并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先民空间营造的集体无意识。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的空间原型源自“大母神”原型的象征性意象,庭院型制的发展是空间原型分化后相关象征群的意义表达。并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阐述庭院型制的兴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入手,以城郡型传统商业聚落泉州古城为考察对象.研究当地以铺境单元为表征的祭祀圈对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从“社会-空间”过程的角度认识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通过分析泉州铺境空间的形成过程及其社区特性,探讨历史变迁中传统城市聚落的社会空间与形态空间的互动与变迁。本研究可作为一种新的聚落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林志森 《新建筑》2011,(5):126-129
重点就整饬规划型宗族聚落形态与传统宗族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对厦门蔡厝村与金门琼林村两个蔡氏宗族聚落空间形态的比较,试图揭示整饬规划型宗族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内涵,并总结宗族结构在宗族制度、宗族"房份"等方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建筑再循环理论为指导,介绍福州大学怡山校区文科楼改造的设计构思和设计特点,分析了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转换,以及对空间格局进行的相应调整,使新的功能和新需求得以实现;对建筑外部特征进行了重塑,使建筑外立面风格、建筑造型符合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场地的改造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建筑结构中原结构的保留和更新,新结构的植入。改造后的建筑焕发了新的活力,延续了建筑的生命周期,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的边缘区域存在着数量庞大 的市郊村落,其外部空间本是村落公共活动 的物质载体。如今在快速城镇化的大潮下, 市郊村落受到城市扩张等外部力量的侵蚀而 衰败,外部空间面临重构的需求迫切。通过 提取外部空间的村落位置、平面形态和竖向 形态三个核心变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模 型对村落外部空间进行特征分类;进而展开 外部空间的两次转译与设计表达:一方面, 结合空间组构解析对空间变量的属性进行 量化描述;另一方面,通过参数化建模软件 实现空间语汇的转译与建造体系的引入,生 成可视化的建造形态。研究选取福州市厚美 村八处具有代表性的外部空间进行更新实 践,结果表明:通过外部空间的两次转译,能够将空间特征规律通过信息加工输出,得到竖向层次、结构密度和相对数量三个影响因子,进 而形成一系列符合场地空间属性的要素语汇以供设计者和使用者双向选择,最终提出可视化、 易操作的建造目标,借助小尺度、渐进式的“点式切入”更新方式提升村落人居环境品质,以期 为“在地城镇化”背景下市郊村落的外部空间的更新优化提供有益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