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20篇
建筑科学   5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在湿热地区,对使用50年以上的砌体建筑外墙砖耐久性退化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外墙砖的耐久性能退化现象主要为砖表面风化严重及强度下降明显,其退化程度和时间无明显相关性,而是和使用形式及维护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这座饱经历史风云的风雨廊桥,至今线条流畅、层次分明,给人以造型典雅优美、古朴飘逸之感,犹如一把敞开的巨伞矗立在包鸾河上。这也是在边远山乡里难得的一件木结构的建筑艺术佳品,成为现代高楼林立里的包鸾场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包鸾廊桥位于距重庆市丰都县城16km的包鸾镇,因需进行维修,受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吴涛秘书长的邀请,于2016年4月15日星期五前去查看。远远望去,廊桥像一抬大轿  相似文献   
3.
某单层厂房裂缝检测及加固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我国城乡建设中砌体结构单层厂房还有相当的数量.但由于设计、施工、维修和使用方面的原因,一些砌体结构单层厂房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此,正确判断这类厂房的致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结合重庆市某砌体单层厂房裂缝的检测、鉴定和加固,谈谈对这类厂房进行鉴定和加固的一些经验、体会,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回弹法检测砖强度虽然简便、快捷,但对既有建筑砌体中的砖检测是否适用?通过冻融试验加快砖的"老化",由此对回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收缩和温差应力是造成房屋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危害引起人们愈来愈普遍的关注。以往这方面的基本数据是从国外有关规范中抄搬过来的,很不适应我国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测试砌体收缩率和线胀系数的方法,从测得数据的分析说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测试的过程说明,砌体收缩裂缝的产主除了跟收缩值的大小有关外,还跟收缩的规律有密切关系。最后,介绍了一种近似计算砌体线胀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H_2释放反应的过渡金属电催化剂是以含有N_i,Co,Mo,W或V的二组份溶液,通过电镀或化学镀的方法,涂复在金属基体上。活性最大和最稳定的H_2释放电催化剂是基于N_i和Mo的结合,该镀层在80℃,300g/l的NaCl中具有很低的氢过电位。在电解酸性1MMnSO_4制备MnO_2的过程中,以Fe的基体,电镀或化学镀N_i-Mo或Co-W等电催化剂,在30℃.D=12.5mA/Cm~2下。可降低氢过电位0.40-0.60V,而以T_i为基体电镀或化学镀N_i-Mo或Co-W等电催化剂,在80℃.D=12.5mA/cm~2下可降低氢电位0.60~1.10V,在金属基体上电催化剂的厚度为2~6 um,耐腐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9.
现今,国内的电解是以立式隔膜电解槽居多。为了不改变槽型,保持原设备和工艺路线,以改性隔膜代替石棉隔膜是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此,近几年来国内对改性隔膜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居多以聚四氟乙烯或氟乙烯为改性剂,虽收到一定的效益,但在隔膜寿命和槽电压降低等方面改进不大。为此,我们全面地查  相似文献   
10.
析H_2反应的过渡金属电催化剂是将含有Ni,Co,Mo,W或V溶液涂在金属基体上经热分解而制备的.基本上氧化物涂层的还原是在H_2气氛和高温下进行的.基于Ni和Mo结合而活性大又稳定的析H_2阴极,在30W/OKOH,500mA·Cm~(-2),70℃下连续电解11000小时,显示出60mV的氢过电位.阴极的制备是Ni基体经高温(大约400℃)处理,用原子比为60∶40的含Ni,Mo盐的水溶液涂敷,所生成的氧化物在H_2气氛中约500℃还原.其电催化特性是通过X射线衍射、热解重量分析和化学分析用电子光谱测定,精确地鉴定Ni—Mo体系的活性组成,结果表明电催化剂是一种面心立方Ni—Mo合金,在Ni晶格上Mo任意取代.Ni—Mo电催化剂(Ni∶M0=60∶40)的电化学性质是在温度20~80℃范围内测定的,通过在30W/O KOH中进行不同温度的稳态测定指出:电极有低的表现活化能(大约5千卡·摩~(-1)),并且有传递系数1.13和0.63的两个Tafel区域的存在,基于电极的几何面积相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在70℃分别为50和150mA·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