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建筑小区雨水利用示范工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雨水利用(包括各种透气、透水的路面、地面材料、制品的工程应用)可以增加地表的透气透水性能,恢复土壤的活力。增加土壤水份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1、国外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已经研究和建设了不同类型的雨水收集  相似文献   
2.
梁林华 《市政技术》2006,24(6):383-384
结合北京市的排水体系现状,论述了城市道路积滞水的原因,指出线形排水取代雨水口,用于小区、广场、停车场、城市道路及重点地区是完全可行的,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广泛应用线形排水。  相似文献   
3.
2007年汛期的几场降雨让一些城市喜忧参半,一方面雨水丰富了储水,缓解了旱情;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洪涝灾害.给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始料不急的降雨,造成断路、塌方、滞水,更突显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就北京而言,2007年8月两次大的降雨,造成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不同程度的积水。安华桥下更是积水严重,断行交通达4个小时。  相似文献   
4.
市政基础建设应采用线性排水收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然而这当中也有些遗憾。就城市的排水体系而言,降水时,首先通过雨水口收水-排入支、干线管——进入河道——汇入江河、湖海,这种排水体系,相对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急需要改变。自2005年起,北京就将“防汛”改做了“迎汛”。这其中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