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水雁飞 《时代建筑》2010,(1):102-107
文章从布局、功能及材料三个方面介绍了位于上纽约的艺术农场项目,并指出"艺术农场"项目所呈现的当代性,其实是需要和建筑学的基本问题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2.
刺点的捕捉 我的大学本科学习是1999年开始的。最初入学后一系列枯燥呆板的制图训练,让我始终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才有了一些转机。案例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出现,虽说很难摆脱那时候教条化的标准和共识,但究竟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以个人的观察和经验为出发点。让我们可以从挖掘内在掌握的或感兴趣的东西开始,运用自身的知识背景和体验,去捕捉设计中打动内心的剌点(Punctum),真正激发起对这门学科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建筑数字化建造》和《建筑数字化编程》两书(以下简称《建造》和《编程》)将数字化建造技术和数字化编程视作研究建筑学问题的基本工具,书中收录的建筑师通过理解和使用这些工具,研究数字化编程和建造工具与传统设计方法和建造方式的区别,并发现了一些新规则。读罢两本书,再重新审视当前数字建筑研究,根据建筑师是否在新规则的框架内工作,可以将其研究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4.
“亿品中国”为国内知名的展览设计公司,他们希望新的工作室能表现出他们的工作特性与个性,创造出新的办公文化和展览文化。“亿品中国”的新工作室为花园坊老厂房改建,原有厂房为600m2,净高7.2m,局部10m。工作室的入口已经确定,厂房内各个面的开窗大小和多少各不相同,工作室需要容纳100人左右,各种限制条件使得设计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5.
水雁飞 《山西建筑》2007,33(9):45-47
以伊东丰雄的仙台多媒体中心为例,对从Ito非理性的设计方法展现出来的一个模拟过程进行了介绍,具体分析了非理性是如何作用的,指出非理性并不是与理性对立的关系,它在建筑中的作用需要放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予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7.
材料背后     
文章记录了建筑师张斌与水雁飞的一场对谈。对谈从对材料的认知开始,逐渐梳理出两条线索:一是建造体系演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二是基于时间和地点的现实营造条件。之后,两位建筑师就材料的"真实"与"效果"、"强烈"与"暧昧"以及材料的维护和时间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谈延伸至致正建筑工作室的实践,阐述其试图综合建立人与空间的平等互动的建筑态度。  相似文献   
8.
感觉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建构本体     
西方关于建构(tectonics)的讨论较为多样化,含义也较为开放。其本身是建筑溯源的一个分支,意在反抗后现代生活中建筑过度地沦为它物(权力、利润、商品等)的载体或象征。究其本意,如冯纪忠先生所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边缘、暂时性、剖面和厚状四个切片整理了伊丽莎白·迪勒及其DS+R事务所的作品、建筑立场、教学以及其对当下建筑发展趋势的一系列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