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沈骥  石冬冰 《安徽建筑》2010,(3):I0002-I0002
<正>6月19日上午,由安徽省土木学会、合肥市建委主办,合肥市天柱包河特种混凝土公司协办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交流会"顺利在合肥召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处副处长刘兰、安徽省土木学会名誉会长许鸣天、合肥市建委总工程师倪立峰、合肥天柱包河特种混凝土公司董事长田余庆到会讲话,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兆晴主持会议,合肥地区部分重点工程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80余人参加了交流和观摩。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采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高密度电法和数字直流电测深两种方法,在江南某地区的填湖造地区块进行了断裂构造发育情况的勘测,较好地控制了富水断层位置,为相关单位提供了具有稳定出水量的供水井位.  相似文献   
3.
对于液体运载火箭纵向振动的稳定性分析,在建立贮箱内液体的振动模型时,不仅需要考虑结构的弹性特性,还需要考虑液体晃动时的阻尼特性。由于模态阻尼比与一个振动周期内阻尼力做功、平均机械能及模态固有频率相关。因此可以先通过结构与液体的耦合振动分析确定其模态,进而分别计算液体与结构接触面、自由面以及液体内部阻尼力做功,同时计算平均机械能,从而得到模态阻尼比。在计算模态阻尼比时,对耦合振动的模态分析、液体内部流场计算均采用等效比拟的方法,为充分利用通用程序计算创造了条件。此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同时也便于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郭鹏  何兵寿  沈骥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567-575,676,501,502
本文在波数域波场分解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VTI介质中弹性波波场准纵波、准横波分解的空间域算法。通过求解克里斯托弗尔方程,得到准纵波与准横波的偏振方向及波数域波场分解算子,对其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得到空间域波场分解算子;由空间域波场分解算子与原始波场的褶积即可得到对应不同波型的具有多分量特征的波场分解结果。由于在不同空间位置处采用不同的分解算子,故本文算法能适应各向异性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的情况。分别采用均匀VTI介质模型、层状VTI介质模型和Sigbee2A VTI模型进行了模拟试算,模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沈骥 《中国信息化》2006,(16):56-56
一个地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既代表了该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没有卫生信息化.就没有卫生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的优选和配合比的优化,配制出C40泵送顶升微膨胀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介绍了混凝土顶升施工工艺,并成功使用汽车泵完成混凝土顶升灌注施工;经检测所灌注的C4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安徽合肥天时广场(二期)工程的C60~C80高强混凝土施工的应用技术,就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如高强混凝土施工工艺、高强混凝土和低强混凝土界面的控制要求、高强混凝土的养护要求、施工组织措施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强混凝土控制不当早期易出现裂缝,结合合肥天时广场工程高强混凝土的应用,通过试验研究和实体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探寻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交界处混凝土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应变和内外温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容易出现早期裂缝。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养护能够有效抑制高强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空间采样与分辨率的关系,并利用对地震数学理论模型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陷落柱模型在不同空间采样密度下的响应特征,分析了高密度空间采样在查明陷落柱方面可能达到的精度及技术优势,并以山东某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分析了高密度地震勘探在陷落柱探测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弹性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对一水平介质下的陷落柱地震模型进行正演数值模拟。对比了纵波、转换横波对于陷落柱模型的响应特征,分析了转换波勘探在查明陷落柱方面可能达到的技术优势,为进一步综合利用纵波及转换波技术解决相关地震勘探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