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桩基静载试验是一项方法成立、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为依据。本文依托某110 kV变电站工程,对该工程的8根大直径嵌岩后注浆钻孔灌注桩试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及单桩抗拔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高强砼管桩(PHC管桩)常用于桩基工程中,由于其具有施工快、造价低等特点,近年来也逐渐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双排桩是一种空间桁架结构,刚度大,控制变形能力强,可以不设内撑,挖土方便,常用桩型为钻孔灌注桩。双排高强预应力砼管桩是一种新型的基坑围护结构,可以充分发挥高强预应力砼管桩和双排桩的优点。本文结合溧阳文化公园及数码广场基坑工程实例,介绍了双排高强预应力砼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的发展给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技术背景下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增产增收。由于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结合存在着农机具技术水平落后、操作人员知识水平低、农机农艺研发人才稀缺和管理缺失的问题,导致了其融合过程受到阻碍。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能够提升农艺与农机的结合程度,最终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 沈阳低压开关厂生产的 QCS83—80型矿用隔爆型磁力起动器,我矿现使用的有1975年9月及1978年1月的产品。该产品在接线板正面靠近保险管上方有三相电源线的三根接线柱,其中二根接换相线的接线柱高出接线板35mm,另一根高出接线板10mm。三根接线柱带电间距为35mm,接线柱距保险管最小距离为15mm。因有这三根接线柱,  相似文献   
5.
王守超 《江苏建筑》2023,(6):114-117
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管线埋入地下,部分大直径管道甚至埋深5 m~10 m。临近大直径管道的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管道产生影响。深埋管道一般重要性高,一旦损坏难以维修,社会影响大。南京麒麟科创园3-3地块项目基坑开挖深度最大19.15 m,场地内软土最厚约16.00 m,南侧地下室外墙外3.50 m处存在一条埋深6.80 m、直径为2 000 mm的雨水管,设计施工难度极大。通过多种方案计算分析,对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技术难点逐一解决,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复杂背景下的快速行人检测问题,从行人边缘信息的角度,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中心对称统计变换(ICS_ CENTRIST)特征,该特征只有32维,计算简单,描述能力强,可以很好地表达行人的边缘轮廓。行人检测时采用3级级联分类方法:第1级采用基于辅助积分图的线性支持向量机(SVM),快速排除大部分非行人区域;第2级,第3级分别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选出区分能力最强的前12和21个块(block),提取ICS_CENTRIST特征,采用直方图交叉核支持向量机(HIK-SVM)进行精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在复杂背景下可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检测速度在447×358大小的图像上达到平均50 ms,与基于CENTRIST特征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梯度方向直方图(HOG)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50%和90%,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在获得大量粮食产出的同时,每年也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在以往很长时间内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都采用焚烧的方式来消化这些堆积的秸秆,这种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温室气体及地表水污染,并伴随火灾和交通隐患。随着现代农机技术以及农艺技术的发展,对秸秆的处理也有了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式,而这也需要利用农机和农艺融合的技术手段。介绍了采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对产生的秸秆进行消化处理的具体应用过程,并对这种处理方式的推进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逆作法施工中,立柱由于需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设计施工中需严格控制立柱的垂直度。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立柱垂直度控制方法,并对各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南京某逆作法工程,提出了一套钢管立柱垂直度质量控制体系,对今后逆作法的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守超  李小霞 《计算机工程》2012,38(18):140-143
为在复杂环境中对目标进行长期的精确跟踪,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学习和结构约束的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采用改进的光流法对特定目标进行自适应跟踪,实时目标检测采用非层次结构在线学习随机蕨丛分类器。用基于结构约束的非监督学习法精确确定目标位置,以适应目标的形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适应目标的基本形态变化,在目标出现尺寸变化、旋转、部分遮挡或短暂消失时都能稳定精确地跟踪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