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浅层地热能利用中,获取准确的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对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非常重要,但因原位测试常常受到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导致所得参数不准确,从而使系统的设计浪费或失效。为此,设计了一套渗流控制系统,结合线热源测试原理,测试了长江一级阶地汉口地区的两种饱和砂土样在不同渗流速率下的热物性参数,并引入贝克来数评价了渗流作用对砂土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流对饱和砂土的热传导特性测试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且影响程度随渗流速率的增加而增强,对德国纽伦堡市一处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试亦验证了渗流对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藏跃进铜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拉达克—冈底斯—下察隅岩浆孤中部.区内构造较复杂,为后期的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通道;矿区分布的钙质细砂岩、钙质砂质板岩、灰岩等,由于化学性质活泼,渗透性强、孔隙度适宜,对形成接触交代型矿床有利;花岗闪长斑岩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而后期的石英闪长玢岩、英安玢岩则提供了热源热液,导致矿化、富...  相似文献   
3.
 由于岩石性质的复杂性和环境条件的多变性,岩石冻融损伤并不是单一机制造成的,应是各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往往存在主导性的机制。首先对已有冻融损伤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分析各自的适用条件。之后探讨多孔岩石(以砂岩为例)的孔隙结构对冻融损伤机制的控制性作用,并定义“特征冻融损伤单元”。利用热力学原理分析不同的冻结条件下砂岩内部可能发生的冻融损伤机制和主导机制。当冻结速率低时,毛细管机制(理论)和结晶压机制(理论)应在岩石的冻融损伤中起主导作用,而体积膨胀机制则受到抑制;当冻结速率高时,体积膨胀机制和静水压机制应在岩石的冻融损伤中起主导作用,而毛细管机制和结晶压机制则受到抑制。最后利用砂岩的冻融损伤试验--包括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砂岩孔隙结构及冻融损伤的微观观察和利用应变片对砂岩的冻胀变形过程的监测,对砂岩的冻融损伤机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研制进行了探讨,列举了与传统水下混凝土相比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的便捷性、优越性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舍索铜矿床位于昂龙岗日-班戈退化弧,矿体产于下白垩统郎山组第一岩性段灰岩、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接触带及围岩,断续分布于岩体与矽卡岩内外接触带及围岩层间破碎带中,划分为Ⅰ、Ⅱ、Ⅲ号铜矿体及14个铜矿化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不规则状展布.据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分析,将成矿过程划分为两个成矿期五个矿化阶段,其矿...  相似文献   
6.
以某地下水封洞库勘察项目为依托,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和拟选库址区地质情况,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直观准确地表达和分析了拟选库址区的地质信息,并提出了洞库设计建议,指出GOCAD具有很强的三维模型处理功能,应用范围广阔。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有用组分赋存状态及综合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拉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西南缘,赋矿围岩是古元古界河口组变质火山岩,矿床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层控型铜矿床[1]。笔者在长期矿山工作中,通过野外观察、室内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矿石组构、成分及主要有用元素铜、钼、钴、金、稀土等的赋存状态。认为有用元素以独立矿物存在为主,类质同象为次,得出矿床综合利用价值巨大的结论,并对进一步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