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隔震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是采用基础隔震结构的大型建筑,其隔震层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与橡胶支座。该结构为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竖向杆件不连续等特点,并且屋面钢桁架设有多层钢结构悬挂层。为研究该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30比例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8度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未出现破坏,结构自振频率未有明显变化,结构保持为弹性状态;在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1,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小于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隔震层支座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不同。结构4~6层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和层间位移(角)略大,模型顶部钢桁架系统隔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多铅芯橡胶支座的研究及试验成果,指出多铅芯橡胶支座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能力和受力性能,并具水平刚度大、稳定性能高、阻尼稳定等优点。概括了多铅芯橡胶支座研究、应用需要解决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双连梁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ETABS软件分别建立设有单根普通连梁和双连梁的简化的联肢剪力墙结构模型,并在结构顶点施加水平荷载,研究双连梁与普通单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双连梁的最大剪力、最大弯矩、顶点最大位移和自振周期等特性,及其随连梁跨高比、上下连梁间距变化的规律,并与单连梁进行对比研究。经分析发现,相同荷载作用下,双连梁内力较单连梁小;随着跨高比增大,双连梁与普通连梁最大剪力、最大弯矩的比值逐渐减小。算例表明,当跨高比为2.5时,双连梁的最大弯矩、最大剪力约分别为单连梁的64%,64%,双连梁模型结构顶点的最大位移比单连梁增加25%左右,双连梁模型的自振周期比普通连梁略小。跨高比一定时,随着双连梁上下梁间距的增加,上下梁的内力有较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连梁方案能够很好地降低连梁的内力,双连梁在改善高层建筑受力性能中会有优良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连梁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基于量化的多性能目标的设计,引起了地震工程界的广泛研究.在国内外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推广使用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性能目标的确定、实现多性能目标的通用设计方法、结构性能评估.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未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广泛使用之前,要先解决性能目标的合理选择、通用设计方法的实现、大震作用下地震需求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考虑设计中常用的刚度折减,比较了几种比较实用的连梁方案如普通混凝土连梁、钢骨混凝土连梁、双连梁等的最大承载力、延性、施工方便性等,指出各种连梁的适用条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承载力;对于新型的双连梁方案,通过ETABS软件建立模型,对双连梁与普通连梁内力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其能较明显的降低连梁的内力,保证承载力满足要求.通过本文的分析,为高层建筑中能够选取合理连梁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