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构建高品质、多样化 的魅力国土空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游憩需求。景 观特征评估及景观空间格局构建是提升国土游憩空间供给品质 的重要基础。以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例,基于游 憩导向,运用LCA-MSPA-MCR综合模型评估喀斯特景观资 源并构建景观游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漓江分为23个景观特 征类型、211个特征区域,共识别13个景观源地,5个一级景 观点、3个二级景观点、5个三级景观点,22条景观游廊道, 划分喀斯特山水景观区、城市风光景观区、山地森林探险区、 水库休闲与森林康养区四大游憩区域并提出空间管控与发展策 略。研究结果将为喀斯特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游憩的协调共 存、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版图是城市发展消费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在地球表层形成的空间格局,心距是城市生态版图的主要度量指标,城市生态版图空间结构变化会影响到城市的生态效率、生态质量、生态安全、生态公平.城市生态版图是城市生态足迹空间分布格局的理论概括,城市生态版图边界是动态的,超越城市行政边界.比较义乌和南充两个城市的生态版图,获得义乌生态效率比南充低、义乌城市生态质量好转而南充恶化、义乌存在生态安全隐患、义乌城市发展模式加剧区域生态公平失衡等结论.基于生态版图理论的城市发展策略包括土地、空间、人口、生态补偿等4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一个独立的、开放的、耗能的人居生态系统,并由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两个子系统构成.这两个子系统以自组织力与干扰力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作用,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动态之中.正负态非等效假说理论在人居环境生态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自组织力,降低人为干扰力,确保系统处于正态演替状态.登封市根据该理论确定了"跨山构城""以水定农"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商业网点规划更多是从空间结构方面去考虑,而现实中的城市餐饮业自发形成的时空结构、业态组合却与规划方案难以契合。为了调和这一矛盾,本文通过实例研究,提出城市餐饮业的九种基础集聚模式,并对其集聚动力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餐饮业的空间结构、业态组合提出规划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桂林某高校学生宿舍为例, 运用PKPM-CFD 软件将风速、风流场与空气龄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夏热冬冷地区内廊式和内院式两种不同学生宿舍布局的室内风环境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方案的朝向窗墙比均为0. 10、外窗开启面积比例均为50%左右的情况下, 内院式学生宿舍的自然通风环境明显好于内廊式, 各房间的风速、风流场和空气龄不但得到明显改善, 并且比较均匀, 从而确定内院式学生宿舍的自然通风环境优于内廊式学生宿舍。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风景区在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构建了风景区生态环境的CPSR规划模型,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CPSR规划模型构建了自然条件一人类胁迫一生态环境状态社会响应四层次规划研究方向,可以全面、清楚地了解规划对象的自然系统结构、功能与社会系统现状,从而使风景区存在问题尽可能在生态化、整体化、数量化的规划手段下得到解决。同时构建三步骤的规划方法,使规划有序推进,避免了规划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并以数量化评价手段来支撑生态规划,使规划具有更高的严谨性与合理性,从而实现规划生态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覃盟琳  喻素芳 《规划师》2012,28(12):24-27
城市发展生态负外部性是快速城镇化发展的伴生产物,是社会生态系统问题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生态系统非合作博弈的必然结果,仅从单个城市内部来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远远不够,需要从更大层面系统地观察、分析问题,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倡导城市发展责任。研究运用城市生态版图理论,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发展生态负外部性的形成机制,提出城市发展生态负外部性的可能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南宁宜居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背景出发,在对南宁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和目标内涵,并针对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若干重大瓶颈,提出"十二五"期间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从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背景出发,在对南宁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和目标内涵,并针对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若干重大瓶颈,提出"十二五"期间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