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全面客观地对建筑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对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依据因子分析法对传统建筑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利用数据优化法将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两种权重综合赋权,最终采用接近理想点法计算了北京、天津及河北 7 城市建筑业相对贴进度并对竞争力水平排名,结果表明,产值规模因子对竞争力影响较大。通过对比分析,为河北省建筑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同时因子分析改进的综合评价法可为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拼接缝对装配式RC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提高结构抗震能力,设计并制作了6个节点试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测出节点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曲线。在此基础上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拼接缝对不同类型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和拼接缝在节点梁上的最优位置。结果表明:设置拼接缝对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大于中节点,拼接缝在梁上的位置变化对中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大于边节点; 相同工况下中节点峰值承载力比边节点高30%,破坏位置的位移比边节点大约32%,耗能能力显著强于边节点; 节点梁上的拼接缝位置变化对节点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存在影响; 拼接缝在梁上的最优位置为拼接缝距核心区约2/9梁跨长,最不利位置为距核心区约1/3梁跨长,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合理设置拼接缝位置; 装配节点梁上的拼接缝随着距离节点核心区长度的增加,节点主裂缝的位置逐步由核心区梁端变成拼接缝界面处,破坏方式逐步由梁端弯曲破坏变为梁端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双植筋锚固间距对受弯植筋梁锚固性能的影响,对植筋间距2d(d为植筋直径)的双筋植筋梁进行了受弯加载试验,结合单植筋拉拔试验结果,对比了双植筋与单植筋构件的差异;在试验基础上,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植筋梁在不同植筋间距下力学性能的差异;通过植筋的平均黏结应力和混凝土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找到了植筋梁的双筋界限间距;通过不同植筋间距下黏结应力的关系,提出了与植筋间距系数相关的基本锚固深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由于2根植筋在混凝土中应力重叠作用的影响,当植筋间距较小时会导致植筋应力发展不充分,削弱植筋的锚固性能;随着植筋间距增大,两植筋的应力重叠作用减弱,当植筋间距大于6d时可忽略植筋应力重叠作用带来的影响,故工程中梁式受弯构件的植筋间距建议大于6d;针对实际工程中因原构件尺寸限制,植筋间距无法设计为6d以上的问题,建议适当增加锚固深度。  相似文献   
4.
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基础之上,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创建了边节点试件模型,设计制作了8个试件,以模拟施工缝的不同留设位置。在柱顶轴向力一定的情况下,水平方向施加循环往复荷载,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该试件的破坏形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其延性性能。结果表明:施工缝留设位置在梁端至梁跨1/4区域时,试件的承载能力较差,不利于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留设位置在梁跨1/3~3/5区域时,试件的承载能力较高;施工缝留设位置在梁端1/5区域时,试件的刚度退化较快,且最终残余刚度较小;施工缝在节点核心区附近留设时,试件的整体延性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