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隧道喷射活性粉末混凝土单层衬砌支护技术。并对所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喷射混凝土单层衬砌的抗渗性和耐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喷射活性粉末混凝土单层衬砌取代复合式衬砌,可提高软岩地层隧道的承载和防水能力,改善隧道环境。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隧道施工和支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区采矿岩体移动的Fuzzy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山区地下开挖所引起的上覆岩土体的移动视为一模糊事件,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测度理论,对煤矿开采所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推导了相应的地表下沉、倾斜、地表弯曲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3.
以木糖纯种发酵菌种的筛选为基础,得到了能发酵木糖的混合菌群。将该菌群进行了稀酸预处理液发酵的筛选驯化,得到能发酵稀酸预处理液的菌群B00。与纯种发酵对比,混合菌种发酵有较广的初始pH值、温度、摇床转速的适应范围以及较广的底物应用范围和较强的发酵抑制物耐受性,因而更适合工业化的应用;在木糖含量为30 g/L、葡萄糖含量为15 g/L的稀酸预处理液中,该混合菌种的最高乙醇产量为15.8 g/L,产率为68.9%,高于纯培养的乙醇产率62.6%。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建立桁架白升式平台有限元模型的过程,对关键部位(主船体、桩腿与主船体的连接部位、桩靴和土的相互作用)的模拟方法进行了阐述,给出了非圆形截面桁架式桩腿水动力系数、惯性力和P-Delta效应的计算方法.利用SACS软件对某桁架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结构进行了在位分析,得到了环境栽荷、惯性力、桩靴反力和桩腿构件的UC值,结...  相似文献   
5.
地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预测的弹性薄板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弹性力学中的薄板弯曲理论,在岩体移动领域建立了地表下沉预测分析的层状模型。通过单元开挖给出了地下工程开挖引起岩体移动变形分析的二维和三维问题理论计算公式,推导了山区地下采矿引起地表下沉的理论公式并用于贵州水城矿务局汪家寨煤矿地下开采引起地表下沉的预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积分计算和图形绘制。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矿山现场实测资料二者吻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6.
运用模糊数学和遗传规划理论,建立了开采地面下沉及参数预测的模糊-遗传规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小官庄铁矿开采地面下沉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的简化方法,对自升式平台桁架桩腿所受风载荷进行了研究,并使用ZenStab软件建立了4种桁架式桩腿的简化模型,用于计算分析桁架式桩腿所受风载荷,确定简化模型用于计算桁架桩腿风载荷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将整个桁架式桩腿截面等效为正三角形或圆形,计算得到桁架桩腿风载荷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影响下裂隙岩质边坡变形的Fuzzy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根据裂隙岩质边坡工程实际,采用 Fuzzy 数学理论中的 Fuzzy 测度理论,将工程开挖引起裂隙岩质边坡移动变形这一客观现象视为一模糊事件,依此建立了在地下水影响下岩体移动变形预测分析的 Fuzzy 测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边坡岩体移动变形参数进行反分析,并可对边坡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岩体移动变形进行定量计算,进而对地下水影响下岩质边坡总体稳定性和稳定程度进行预测。对已有的矿山边坡岩体移动变形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预测,结果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
地表下沉分析的模糊-遗传规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和遗传规划理论,建立了开采地面下沉及参数预测的模糊-遗传规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小官庄铁矿开采地面下沉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金属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应力场变化对岩体移动变形范围影响的工程实际,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分析方法,对深埋破碎金属矿体开采引起的地应力场变化及其对地质环境影响并导致岩体移动变形范围不断扩大这一客观现象进行了具体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开采后,随着采深的增加地应力明显增大,岩体移动变形的影响范围也随之而增大。另一方面,地应力场变化,尤其是水平方向的构造应力场变化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