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继2004年建成产能56.49×104t以后,利用测井、三维地震、试油试采和动态分析等多种资料开展了为期4年的油藏地质研究.查明了砂体变化规律、断层产状,确定了物源方向,精确识别了沉积微相,精细刻画了储集层、隔夹层及流体的三维空间分布,评价了薄层生产能力,修正了油藏油水界面.经4年的油藏滚动勘探开发,使含油面积、石油地质储量有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为特殊的低幅度薄层边底水油藏.未动用储量,大多分布在透镜状薄层带边底水的小砂体中,油层平均厚度小于3 m,油水关系复杂,直井开采难度大,效益差.通过精细解剖含油单砂体、细分流动单元、准确识别纯油层和低阻油水同层等,开展了水平井开采先导试验,进行了精确的井眼轨迹控制、水平段合理长度、布井方式与注采井距等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这类油藏的水平井开采技术,对油层跨度800m范围内不同油水关系、不同地质特征的未动用储量,整体优化部署水平井104口,建产能40×104t,储量动用程度由51.8%提高到82.6%.  相似文献   
3.
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控制水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不重新射孔建立底水隔板封堵底水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水基堵剂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形成的重力分异作用,通过在油水交界面附近形成底水隔板来控制水锥发展。该方法主要使用了高密度盐水、隔板液和过顶替液3种工作液。对不同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施工工艺。采用这种新方法在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试验了8口井,有效率达到100%,截至2005年8月底,累积增油2 622t,降水4 968m3,含水率下降幅度为11.3%~38.4%。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2.350 8。现场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确定特殊的薄层底水油藏水体规模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特殊的地质和水动力学特征,对常规物质平衡方程进行了改进。将烃类和油层下伏的底水视为油藏分系统,含油区外的水体视为水体分系统,建立适合薄层底水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 应用常规的边水侵模型,通过生产动态资料线性化处理确定水体大小。同时建立了包括水体在内的三维底水油藏数值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方法预测的底水体大小基本一致,表明采用改进的物质平衡方程和常规边水侵模型,确定该类特殊底水油藏水体大小的方法是可行的,并具有简便、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陆梁油田陆9井区由于受低幅度构造影响,成藏过程中单层(砂层厚度5~10m)未被充满,造成所有的油井同一层内形成上油下水的分布特点。油藏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采出程度为20%左右,为了挖掘剩余油潜力,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结合实钻穿层井验证方法对薄层底水油藏水驱油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陆9井区薄层底水油藏水驱特征为底部水淹型,剩余油呈船底形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薄层底水油藏水驱条件下的剩余油易形成U型分布,注入水在驱油过程中逐步下移到底水中,降低了驱油效率。向注入水中加入合适的化学剂使之与地层水中含量较高的钙镁离子反应,逐渐形成一套较低渗透率的作用带,引导注入水逐步向U型水淹区的上部驱动,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利用底水模拟装置,模拟了硅钙复合堵剂SCAP与地层水中钙镁离子反应形成低渗透带的可行性,从而提高薄层底水油藏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多层系单砂体刻画难度大、低阻超薄油层识别难度大、水平井实施风险大等诸多开发难点,综合应用地质学、测井、油藏工程、地质建模、录井、水平井地质导向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以砂层组为单元建立了低阻油层电性识别标准,刻画并落实了多层系超薄油层展布形态,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确定了水平井开发部署参数,按照"新老直井分注+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进行了整体开发部署。通过超薄层水平井精细设计及实施优化,实现了水平井轨迹精确控制。在29个超薄层低阻油藏成功实施57口水平井,平均油层钻遇率达到90.4%,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为13.0 t/d,建成产能12.4×10~4t/a,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实施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降温过程硫酸钠盐渍土水-热-盐相互作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寒区复杂工程环境影响,盐渍土内部水热状态预测更加困难,而水-热-盐相互作用过程研究是寒区盐渍土冻胀及盐胀机制研究的核心与基础.为此,基于室内降温试验,得到硫酸钠盐渍土结晶温度区间,建立降温过程盐渍土中水-热-盐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盐分质量分数的硫酸钠盐渍土结晶温度差异较大,高盐分...  相似文献   
9.
“水是万物之首”,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必须首先抓好水利基础建设,有了可靠的水源保证,高效农业才有希望。 河北省处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十年九旱。全省平均年降雨量为541毫米,居全国第23位,地表水资源量15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26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值的15%。河北的年需水量约为300多亿立方米,实际平  相似文献   
10.
 土体冻融过程中的未冻水含量是控制水分迁移及冻胀融沉的关键因素,而冻结温度是判断土体是否处于冻结状态的重要指标。基于频域反射法(FDR),测定不同初始体积含水率条件下青藏高原粉质黏土,冻融过程中的体积未冻水含量及温度变化,分析引起体积未冻水含量及冻结温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较高的土体,冻结过程中出现了很明显的过冷现象以及温度和体积未冻水含量的突变,而初始含水率较低的土体,这种现象并不明显。初始含水率较大的土体冻结先于初始含水率较小的土体,并且对温度突变的敏感性大于初始含水率较小的土体。对冻融过程体积未冻水含量的滞后分析发现,体积未冻水滞后度?θ和温度滞后度?T均是先增大后减小,体积未冻水滞后度?θ的峰值发生在相变区附近,其峰值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初始含水率等于或高于液限含水率时,含水率对冻结温度影响不大;当初始含水率低于液限含水率时,冻结温度随含水率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