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文化村镇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地理、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息息相关.在对华东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普查的基础上,对它的形成原因、历史文化特征、保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呈现出以地域文化为基底的“面”上特征,以交通通道为轴线的“线”性特征和以微观环境为领域的“点”状特征,从而提出保护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法国里昂市世界遗产地特征,以及1998年"入遗"以来,遗产地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从而客观地总结出管理体制与方法的得失。文章针对我国世界遗产的管理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898年后,随着胶济铁路的修建与铁路运输、工商贸易的发展,铁路沿线站点逐渐成为人口物流集散地,并因各自的区位、资源优势,最终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城镇.近年来,由于铁路站点的重置和矿产资源的殆尽,以坊子镇为代表的工矿城镇正处于职能转变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坊子镇的历史背景、建设脉络、功能格局、社会生活的认识,合理定位坊子镇的再发展方向,妥善保护坊子镇,并为同类型城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江南水乡村镇”的价值,往往侧重于古镇的旅游,而未能理解其整体水乡湿地的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作为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江南水乡著名小城镇周庄在“迁村并点”规划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恰当的保护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皖南占村落作为承载了我国重要历史文化的杰出遗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由于它仍是一处“活着的”遗产,因此承担着发展的使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古村落旅游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持续性”特征也开始逐渐显现,旅游遭遇了瓶颈,占村落的未来发展也陷入了困境。选取了黄山市歙县、黟县、宣城市泾县的7个发展旅游的占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尤其以泾县的查济村作为重点考察对象,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旅游发展中的4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这4个方面分别是: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管理和旅游效应,从而探究皖南古村落旅游的特征以及背后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机制建设为重点的“可持续旅游”新思路,以实现皖南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遗产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国家政府作为保证公共利益的行为主体制定城市遗产保护、使用、发展的准则,确定适宜的灵活多样的保护政策和运作机制.保护规划应该具有保证"公共利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邵甬 《城市规划》2011,35(10):86-92,96
20世纪下半叶,法国历史城区面临严重衰退:常住人口持续下降,空置住宅比例增加,社会隔离现象严重。1975年法国实施的住房政策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混合,提升经济活力,在历史城市复兴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值得中国历史城市借鉴。本文解析了该政策的背景、特征以及效用,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9.
法国卢瓦尔河谷景观多样而独特,是人类和环境互动的杰出见证,以"活着的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卢瓦尔河谷通过规划、公共政策和管理等方法将以景观保护为单一导向的行动,扩展为融合遗产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农业发展和可持续旅游等多种目标的行动,协调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问题.文章试图解析其近30年来基于文化景观特征与价值进行的保护与管理行动,旨在为中国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域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面临新的一轮内城更新的热潮,但是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条件以及对遗产认识的不同,呈现出非常多样化的趋势:有些城市还在延续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拆大建的模式,将历史街区大片拆除建设高楼大厦;有些城市采取纯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将居民全部外迁,仅保留开发者认为有商业价值的建筑,街区的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