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和粒子干涉理论为设计依据。采用多级嵌挤的级配设计方法,提出了具有骨架嵌挤结构的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参考范围;建立以沥青膜厚度、设计空隙率、析漏试验与飞散试验为控制指标、并通过透水性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进行性能验证的大枉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沥青用量的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进行了常规的浸水马歇尔试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的沥青用量,该沥青用量使得LSPM-30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残留强度比达到最大值;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于评价LSPM-30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一定局限性.采用汉堡车辙试验对比分析了LSPM-30,OGFC-16,SMA-13,AC-251这4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LSPM-30,OGFC-16,SMA-13这些骨架嵌挤型的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水稳定性;汉堡车辙试验较适于用来评价LSPM-30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法设计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通过极差和均方差分析确定了水泥含量、碎石含量和碎石级配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关系,选择了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对骨架密度型水泥稳定碎石和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几何线形综合指标三维空间描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判公路线形的客观安全性,根据公路平、纵、横线形技术指标对车速及公路安全性的影响机理、考虑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分别构建表征线形平、纵、横几何特征的函数;基于空间几何学原理及公路线形设计特点,以平、纵线形综合指标为主,横断面线形指标作为修正的方式,并考虑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影响,建立包括曲率、曲率变化率、曲线转角、纵坡度、车道宽度等指标的三维公路线形综合指标描述模型,解决了运行车速的预测和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级配碎石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碎石的级配特征,揭示分形维数与级配碎石关键筛孔通过率的相互关系,并对碎石加工提供控制性指标,通过分形理论方法建立了级配碎石分形关系.用已有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到了计算级配碎石分形维数的方法以及料场加工细集料的分形控制标准,并用此标准对现场施工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离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级配碎石的分形维数与4.750 mm筛孔通过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它来对施工时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离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罐车罐体温度过高、罐体倾斜、阀门漏油等问题,文章设计了基于射频一体化芯片SI1000的油罐车罐体状态监测系统,车载终端控制单元以S3C2440A为主控制器,SI1000芯片为从控制器,设计了主从结构的片上系统(SOC)方案,提出了各个模块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该罐体状态监测系统应用GPRS技术、GPS技术以及温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铅封锁能够对车辆位置、罐壁温度、罐体倾角、油阀状态等参数进行远程在线监测;通过实验测试,各个参数的测量误差值在5%以内,且系统运行情况良好,符合系统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7.
路基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的车辙,经详细分析推荐出路基土永久变形试验方案,对粘土进行了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建立了塑性应变和荷载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式,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该式中的系数与含水量和回弹模量之间的回归公式.采用扩展的Drunker-prager土体本构模型,对于粘土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试验曲线或有限元仿真曲线与预估模型均比较吻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模型参数的回归公式的相关系数R2最小值为0.53,大于临界值0.50.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粘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可靠性较高,可以用有限元仿真来代替部分室内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  相似文献   
8.
根据隧道内部环境和车辆运行特性,提出了采用多孔混凝土来克服隧道路面抗滑耐久性不足的问题.针对多孔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和施工特性,通过强度试验提出了多孔混凝土的合理配比和合适的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湿-湿法施工可以显著提高多孔混凝土路面上、下层间界面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分析驾驶行为多重分形特征对驾驶疲劳检测模型的提升作用.利用UC-win/Road驾驶模拟软件采集行驶速度、加速度、方向盘转角和方向盘角速度等数据,并计算数据的均值、标准差和多重分形特征,比较不同特征的使用是否会对支持向量机(SVM)驾驶疲劳检测模型的精度造成影响.研究表明:在多重分形特征指标中,加速度的奇异强度与驾驶员疲劳状态相关性显著,且受时间窗宽度影响较小;加速度的奇异强度能帮助提高驾驶疲劳检测模型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考虑板角脱空的公路隧道水泥路面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在板角脱空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各种因素水平下的板角顶面拉应力和板底拉应力,并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技术得出了高强度基岩下的应力计算公式.基于此,提出以板底拉应力和板角顶面拉应力为控制指标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计算,对公路隧道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