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震情和灾情速报及公告制度 震情是指破坏性地震的三要素(时域、地域、强度)、后续地震的活动情况和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准确的震情判断对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迅速安定灾区的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和重建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灾情指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情况。灾情  相似文献   
2.
三.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3.
二、防震减灾法中主要的基本法律制度 根据法定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原则,围绕着防震减灾工作和活动中已经形成制度的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防震减灾法确立了一系列特有的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四)震后救灾与重建 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工作,是地震灾区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所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工作不能采取由政府统包统揽的政策,必须调动政府部门和公民在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所以,依法管理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活动,既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政府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又可以发挥公民在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2.已建工程必须遵守有关法律规定防震减灾法不仅对新建工程提出了最基本的法律要求,对已建工程也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要求,这一要求是政策性和引导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已建工作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防震减灾法的第二十条规定,”已经建成的下列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一)属于重大建设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二)可能发生严重次  相似文献   
6.
(四)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制度 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7.
(十一)紧急应急措施制度 地震应急的紧迫性和集中性要求政府在地震应急时期必须具有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权力,这种高度集中的紧急行政权力是以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要求公民承担义务为前提的。所以,地震应急时期政府所行使的紧急行政权力,既要有助于应急和救灾的需要,又要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二条肯定了紧急应急措施制度的合法性,并对政府可以行使的紧急行政权力作了法律上明确规定。其内容是  相似文献   
8.
三.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9.
第二,震后救灾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重点做好伤员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灾民生活安排和安置、维护社会秩序、对次生灾害源进行紧急防护等工作,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  相似文献   
10.
(二)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灾害预防是指震前所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来减少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之外的依法减灾活动.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依法做好地震灾害预防工作,对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