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
区域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具有地质灾害点少且灾害类型多样的特点,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要求更高。以渔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频率比—层次分析模型,选取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与断层距离、高差、坡度、与水系距离等6个因子,分别建立滑坡、崩塌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AUC值分别为0.871和0.926;将滑坡、崩塌易发性分别划分为高、中、低、非4级,采用就高原则进行空间叠加,显示渔洋河流域高易发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13.6%,主要位于上游渔洋关集镇周边及中游王家畈—樟桂岭、张家涧—托溪一带。通过地质灾害分类频率比—层次分析模型与未分类信息模型易发性评价效果对比,说明该套技术方法在大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彩凤  陈梦源  彭莉  耿宇波 《建筑科学》2021,37(6):164-170,179
外挑空调板是一个典型的结构性热桥部位,通常,增加热桥部位的保温层厚度可以减少该节点的线性热桥传热系数,从而降低建筑整体能耗.然而,保温层厚度的增加会导致施工难度加大,安装安全性风险升高,同时也会导致增量成本随之加大.因此,确定合适的保温层厚度是热桥保温方案优化设计的关键.本文以某高层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外挑空调板为例,提出了空调板保温厚度的优化取值方法.分别在3个典型城市的气象条件下,对该节点的多种保温方案进行了热桥值、基本舒适度、热桥对建筑累计热负荷影响的分析和全寿命周期费用计算,可供工程项目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彩凤  陈梦源  彭莉  潘玉亮 《建筑科学》2021,37(10):170-178
本文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3个气候区的12个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的共性节能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增量成本以及效益费用比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各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共性节能技术的经济性特征.又在考虑环境收益的情况下对这些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净现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在不同气候区的经济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投资者和设计人员制定经济性合理的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寒冷气候区的六例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性数据,并通过与传统公共建筑进行比较,得出了寒冷气候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各项节能技术在增量成本以及增量效益方面的特征和规律。为指导设计人员合理选择技术方案,使建筑项目取得良好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洋河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分析该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不同区段的地质灾害形成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地质灾害113处,类型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时间上多发生在5—8月降雨充沛期,空间上具有沿河流两岸呈带状分布、沿交通道路呈线状分布、沿矿区和构造叠加区呈密集片状分布的特征。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受控于地质构造、斜坡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孕灾条件,而人类工程活动、降雨等诱发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根据孕灾条件和诱发因素的耦合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14个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分区,并归纳出软弱岩切层滑移型滑坡、硬岩夹软弱层顺层滑移型滑坡、沿基覆界面蠕滑—拉裂型滑坡、高陡硬岩拉裂—倾倒型崩塌、软硬岩互层软弱基座拉裂型崩塌、溶蚀—重力型岩溶塌陷、沟谷侵蚀基底型泥石流等7种地质灾害形成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咸宁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开采及随着地热流体开采量的大幅增加,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内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从井泉、井孔之间的互相干扰,地热流体温度降低,地热流体水质变化及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等几个方面阐释地热流体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咸宁市实际情况,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相比于欧洲及日本,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在我国起步略晚,但由于其在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以及建筑耐久性方面的卓越表现,很快获得市场的认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近零能耗建筑面世。近零能耗建筑有其特殊的设计方法,这与以往的建筑设计方法有较大的不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为了揭开近零能耗建筑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业内同行深入了解和理解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本文以某建筑艺术博物馆为例,系统性介绍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核心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高位崩塌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常见山区地质灾害类型,具有高差大、隐蔽性强的特点,不但传统调查手段应用受限,而且分析预测和防治难度大。以柴埠溪峡谷口崩塌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获取高位崩塌地质、地形、结构等特征信息,并利用ROCKFALL软件对落石运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柴埠溪峡谷口崩塌本次塌落方量为74.5 m3,主要原因是岩体后壁垂向裂隙受静水压力作用,与底部缓倾结构面形成贯通,最终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北侧斜坡3处危岩体威胁谷底公路约130 m,落石最大动能为2 261.82 kJ,最大弹跳高度为1.83 m。该技术方法具有准确、高效、安全的特点,在高位崩塌调查及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