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5篇
无线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章明  鞠曦  张姿 《中国园林》2022,38(5):31-38
上海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后,于2014年底提出《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其中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总设计师团队,深度介入了上海城市滨水空间的复兴。依托实践提出“八合一”理念,即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设计、水工设计、生态修复、智能设计和艺术设计协同合作;并在突破学科壁垒的基础之上,构建包含系统化空间营造、历史文脉延续、基础设施复合、场景节点构筑、生态环境修复和公共艺术植入的六维城市滨水空间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产业结构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后工业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衰落的困境、社会和时代的媒体化表征都对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提出了使用及品质的全新诉求。人们与公共建筑以及公共空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一种必要性关联,而转变为某种基于吸引的选择性链接。文章通过重新理解信息时代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中的公共性,分别阐述了上海杨浦滨江绿之丘改造项目在回应性、容差性、成长性修正路径上所做的尝试,以期为公共建成环境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密度日益增大, 环境恶化、用地不足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问 题。在这种背景之下,笔者分析了下沉模式在 当今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并从建筑层 面辨析了应用下沉模式之后的利弊关系,提 出了下沉模式的适用参考。针对弊端因素,结 合实际案例总结了在自然采光、交通流线和 建筑防灾方面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下沉 模式体育建筑创作作出理性指引。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业余无线电事业展望鞠曦我国业余无线电事业自1980年以来,尤其是个人业余电台从1992年开台至现在,有了突出发展。随着业余电台的进一步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无线电爱好者加入业余电台的队伍之中。可以相信,业余电台作为一种文化事业的开展和普及,将对国民...  相似文献   
8.
章明  秦曙  鞠曦 《当代建筑》2021,(4):22-27
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的设计实践不同于以往仅仅对物质个体的存留予以重视的保护方式,而是以城市文化地景再生为目标,将电厂滨水岸线转型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过程视为一个动态系统,重视工业文化、工艺流程、工业景观的整体保护,关注工业遗存活化再生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回溯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的设计历程,归纳出了以"城市视角的综合评估""体系叠合的活化再生""原真可读的空间建构"为核心的工业文化地景再生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章明  陈波  鞠曦 《风景园林》2023,30(6):20-26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 【方法】选取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的空间生产特征。【结果】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符合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通常特征,并具有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的独特性。【结论】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有3个显著的特征:1)其空间实践本质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对工业时代时空秩序的重塑,实现了从被自然、工业所支配的空间向被生活、公共所取用的空间的转变;2)其空间表象体现为确定性与非确定的共生,即确定性的工业文脉、功能诉求、环境禀赋与非确定性的空间体验、建构原则、生态介入的共生;3)其表征性空间则体现为对日常性的回归,它以先天的微观地理优势与城市脉络关联,作为后工业时代上海社会结构调整与空间生产模式的有机补充,成为城市空间正义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