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年人日常活动机会与其健康水平息 息相关。街道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对 其活动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为明晰老年人日常 活动的街道环境影响因子,提高活动出行质量, 从可行能力视角切入,将老年人日常感知的活动 机会作为因变量,街道可步行性(街道连通性、 街廓尺度、步行安全性)、生活性(设施密度及 丰富度、设施可达性)以及美学性(街道绿化、 界面连续性)三个维度特征数据作为自变量,运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街道环境要素对活 动能力水平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不同维度街道环境要素对不同类型活动能力差 异显著,对比街道美学性环境要素,街道可步行 性、生活性要素是影响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主导方 面。其中,在步行性维度,停车方式对活动能力 至关重要,整合度次之;在生活性维度,商业设 施可达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十分关键,设施种类次之,此外设施数量与休闲和医疗设施可达性对 活动能力的作用效应也不容忽视。据此,为提高老年人活动水平,选取两个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 的街道环境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营造有活力的街道空间需要对建成环境进行精细优化。运用机器学习及其可解释性方法,基于街道活力的复杂性内涵,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市为例,探究建成环境与街道活力的非线性关系和建成环境要素间的交互效应,并对不同街道活力类型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街道可达性是促进街道活力的主导建成环境特征;建成环境的非线性效应可分为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其他不规律影响;不同维度街道环境要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且街道接近度与建筑密度在交互中处主导地位;街道类型按活力预测值大小排序依次为:高活力—密度驱动型、高活力—交通便捷型、低活力—设计欠佳型和低活力—综合不足型,且每种类型的街道活力形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规划建议,以期为以活力提升为导向的街道更新设计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数学的抽象性、复杂性使得数学教学一直是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力求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师生沟通、考核方式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街道作为连续、大规模、多属性网络系统,通过对其网络测度体系的精细刻画,有助于精准把控存量更新中规划干预方向,同时,网络类型划分模式也可指导街道精细化设计策略。将居民移动、交往与生态行为作为内核,以完整街道理念为介质,多属性街道网络要素为保障,建立涵盖交通、社会与自然的多属性街道网络测度体系。选取大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案例对比与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属性街道网络特征。研究发现,交通便捷型网络在密度、形态与公交站点邻近度等方面水平相对较高,可保障移动行为的安全需求,与安全街道目标相契合;社会服务型网络在区位优势、功能复合与界面质量等方面水平较高,可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交往行为的丰富诉求,与活力街道目标达成共识;自然主导型网络的蓝绿水平与可达性相对较高,可引导生态行为发生,与绿色街道目标更加匹配;而欠缺型网络在交通安全、社会活力与环境品质等方面严重不足,亟待通过提升站点邻近度、功能配套与绿化品质等措施来改善街道网络质量。最后,为城市更新背景下街道精细化设计与盘活存量中街道网络合理性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