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以均匀弹性半空间解析Rayleigh面波作为波动有限元模型的入射场,计算分析了软、硬盆地介质参数、盆地尺寸等对Rayleigh面波地震动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盆地场地模型的Rayleigh面波地震图及其传播过程。主要认识有:1)沉积盆地介质由软变硬,对Rayleigh面波地表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由大变小。2)盆地尺寸对Rayleigh面波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水平或竖向地震动走时的提前或滞后上。这与体波情形相类似。3)Rayleigh面波地震动作用下,软、硬方形盆地的"边缘效应"体现为地震动反应与周围介质有可观的差异;"盆地效应"体现为盆地介质不仅对地震动幅值有显著影响,而且会发现盆地边缘产生的在盆地区域内传播的多次反射波的存在,导致地震动持时的延长。  相似文献   
2.
震源机制和断层面的介质刚度对强地面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MW7.6)的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点:(1)地表水平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位移在断层两侧的分布不对称,上盘效应明显;(2)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沿断层方向分布特点不一致。在理论分析和对台湾921集集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断层面的介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简化的有限移动源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对设计模型的地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921集集地震观测到地面运动分布特点相似,并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考虑场地条件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断层面的介质刚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近场地震动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地面峰值加速度近似与断层面的介质刚度μ成正比,地面峰值速度近似与断层面的介质刚度的平方根μ成正比。另外,与断层面介质特性有关的断层位错量、断层面的倾角、破裂方式和运动方向等震源机制参数对强地面运动分布特点也有很大的影响。过去的研究通常简单地把近场地面运动分布不均匀性归结为震源破裂过程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震源机制和断层面的介质刚度是造成近场强地面运动分布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震源的复杂性与震源机制和断层面的介质刚度不均匀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3.
地震诱发滑坡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震是1个典型的随机过程,地震强度、震中位置及地震频度等都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地震滑坡初判准则中,对地震滑坡只做了确定性分析,而没有考虑地震的随机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地震诱发滑坡初步预测的概率分析方法,并详细推导了评价地震滑坡危险性的概率函数。  相似文献   
4.
利用ATC-63项目关于一般建设工程抗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推荐成果,考虑我国地震环境的差异,采用风险积分的方法在不同形状超越概率曲线的基础上耦合了结构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获得了中国大陆地区对应于罕遇地震水平(50年超越概率2%)峰值加速度的倒塌概率、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以及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与罕遇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的比值(文中称"风险系数")。研究认为中国大陆地区罕遇地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大致相当于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中国大陆地区风险系数绝大部分集中在0.8~1.2之间,为了满足中国大陆地区一般建设工程具有一致的抗倒塌能力,建议利用风险系数图对罕遇地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我国东南沿海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其罕遇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对应的50年倒塌概率为2%~5%,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引言 地震区划,本质上是对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划分. 区域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影响场是决定地震危险性的两个关键因素.地震活动性模型包括潜在震源区模型和地震活动性参数模型.地震影响场通常用地震烈度影响场模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模型或地震动预测方程表征.地震区划技术就是确定这些模型和预测方程的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全国尺度或区域尺度地震区划图.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分工越来越细,企业间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一旦企业受到像地震这样突发事件影响,灾害造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会越来越广,企业恢复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学者高度重视企业的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为了保证企业的业务连续,在受到突发事件影响后能够快速恢  相似文献   
7.
国家防震减灾能力提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大地震,造成28万人罹难,很长一段时间,灾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无法恢复,带给人们无尽的苦难和伤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地震工作,努力提升国家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经过几十载的艰苦奋斗和几代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国家防震减灾能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国家地震区划图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下简称"第五代国家地震区划图"),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2015年5月15日由全国标准化委员会颁布,并将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五代国家地震区划图将广泛用于包括国土利用规划在内的各类规划制定、新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城市老旧危房改造、重大建设工程选址、农村地震安全农居建设、城市重大地震风险源排查以及地震灾害应急准备。第五代国家地震区划图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人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