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20家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近3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剖析企业内部环境构成对企业服务创新的具体影响,帮助管理者打造优良的内部创新环境,提升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借助Probit分析方法构建了企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Probit分析模型.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借助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层管理者服务创新意识和创新意愿、企业内部创新激励与奖惩制度对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有显著性影响;服务创新战略、持续对员工创新能力进行培训教育、强有力的服务创新团队等因素对企业服务创新能力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乳品工业为例,采用拟熵权和模糊物元分析构建了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分析的指标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企业全面履行对顾客的责任对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最大,其次依序为企业对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和对股东投资者及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从行业特征出发,构建了包含科技创新基础和科技创新成果两个方面3 级31 个指标的高校科技创新能 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利用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对原纺织部所属9 大纺织服装类本科院校科技创 新能力进行了具体测评,从测评结果看,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是纺织服装类高校中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最后针 对测评结果提出提升中国纺织服装类高校整体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路和建议。该指标体系对评价其他行业高校科技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钱烝明  余纳新  张英杰  高顺成  朱华 《建筑施工》2012,34(11):1111-1113,1115
建筑业低碳环保节能降耗是一个挑战,也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南京西路1788项目作为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施工发展之路,在节能环保、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邻近运行地铁的深基坑工程即:南京西路1788#深基坑工程施工所面对的一些难题以及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尤其是开发采用了先进的自适应支撑系统,解决了靠近运行中地铁的深基坑施工苛刻变形控制难题。  相似文献   
7.
高顺成 《纺织学报》2014,35(7):145-0
长期以来,纺织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国民经济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通过计算纺织业对GDP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和出口创汇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发现,1978-2012年35年间,纺织业对三者的平均贡献率均超过15%,平均贡献度分别为2.15%、0.51%和3.53%。改革开放初期至1990年代,纺织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均比较比较显著。进入21世纪,纺织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呈下降趋势,且下降明显。但纺织业在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为其他产业提供产业用纺织品方面仍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未来时期,做大做强中国纺织业,离不开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8.
高顺成 《纺织学报》2011,32(4):138-145
为科学评价中部六省对东部沿海纺织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能力,从生产要素条件、地区经济实力、产业基础条件、交通设施条件、科技人才支持5个方面构建了3级30个指标的纺织产业承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并运用加权模型对各省承接沿海纺织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加权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显示,承接能力排前3位的是河南、...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发展低碳经济与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尉氏县纺织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发 现园区中小棉纺织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及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结合企业现实从低碳 经济视角提出了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实施四大工程的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整体思路和基本建设方案,以帮助企 业早日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高顺成 《纺织导报》2011,(8):15-16,18
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评价,国内一些学者构建了不少评价指标体系,但这些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大多集中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而且有关创新产出的指标带有很大模糊性。分析企业创新能力应更多看重企业对外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