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生物除磷效果,采用PDS转鼓式一体化装置+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昆山锦溪地区实施了多个示范工程,并对工艺运行出水COD、氨氮、TP浓度及去除率进行了长期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到甚至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COD为28 mg/L,NH3-N为3.8 mg/L,TP为0.28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5%、86%及88%,运行稳定。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后增加人工湿地强化处理设施可明显提高污水除磷效果,特别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三沟交替式氧化沟工艺,为了使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采用高密度沉淀池/转盘滤池工艺进行提标改造,通过对比分析改造前后的运行效果发现,经深度处理后,出水BOD5≤5 mg/L、COD≤40mg/L、SS≤8 mg/L、NH3-N≤1 mg/L、TN≤12 mg/L、TP≤0.4 mg/L,出水水质全部达到甚至优于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基于SWMM的海绵城市与传统措施下雨水系统优化改造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比海绵城市与传统理念下的改造措施对雨水系统溢流的改善效果,以苏州市CM小区雨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概化研究区域的基础上,根据实测数据,经过率定和验证,构建了SWMM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下海绵城市改造措施(增加25%的透水性地面面积)和传统改造措施(增大DN250、DN300、DN400的雨水管道至DN400、DN400、DN600;增设2个泵站和雨水池)两种优化措施对雨水溢流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和传统改造措施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研究区域雨水系统的溢流现状,重现期为1、3、10、30年时,增加透水性地面面积,溢流节点数、溢流总时间、溢流总量分别减少50.0%~75.0%、52.0%~64.0%、55.0%~67.0%,增大雨水管径可分别减少14.3%~50.0%、27.8%~89.1%、16.5%~93.6%,增设泵站和雨水池可分别减少14.3%~50.0%、13.5%~91.3%、27.1%~97.3%;海绵城市改造措施缓解溢流效果稳定,优于传统改造,在不同重现期下对溢流特征值的减少率约为60%,对溢流节点数、溢流总时间、溢流总量的平均减少率超过传统改造措施的25.3%~31.5%、10.1%~11.1%、7.6%~17.1%,能更好地优化雨水系统,减少地面积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