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QJ—I型自动送钻装置工作原理和设计构思入手,详尽剖析了该装置的应用性能和优点。在多个油田的实际使用表明,它能明显地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并且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在当前推广应用中拟重点解决认识上和管理上未尽的事宜。  相似文献   
2.
3.
大型合成氨装置设置甲烷化炉的主要目的是把进入合成工序的氢氮气中的CO、CO2除去,以防造成合成塔催化剂中毒,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无法满足合成工序生产要求。甲烷化炉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后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从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原料油和操作条件几个方面论述了长周期运转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延长催化剂运转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刘宝莉  刘伟 《化肥工业》2009,36(2):55-57
空分装置提供的高纯氮中氧含量分析方法通常使用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吸收法以及DFY-Ⅳ氧量自动分析仪法,介绍了两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并对两者进行比较。DFY-Ⅳ氧量自动分析仪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可靠性强、可连续在线分析等特点,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李树刚  白杨  林海飞  严敏  刘宝莉 《煤炭学报》2018,43(9):2476-2483
为进一步明确煤分子吸附多组分气体的热力学机制,应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GCMC)模拟方法,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等比例CH_4,CO_2,N_2多组分气体在煤分子模型中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在晶胞内CH_4呈点状分布,CO_2呈簇状分布,N_2呈带状分布; 3种气体的吸附量、吸附热、吸附熵关系均为CO_2CH_4N_2,吸附势能CO_2CH_4N_2;吸附量与吸附热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吸附热与温度无明显关系;煤分子吸附CH_4,N_2,CO_2的吸附势能与其吸附量成反比,吸附势能不仅受煤分子表面自由粒子色散力影响,也受吸附焓和吸附熵的影响;相同条件下,3种气体的吸附熵与吸附量和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吸附热力学参数能用来表征煤分子的吸附特性,从热力学角度证实煤分子吸附CO_2优于CH_4和N_2。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实验室测定煤的吸附量的准确性以及存在的误差,依据实验室测定煤对甲烷吸附量的原理,将实验室测得的吸附量设定为超额吸附量,煤对甲烷的绝对吸附量为真实吸附量,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分析。通过对比超额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及修正后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发现吸附等温线在压力较大时出现分离,超额吸附量对应的等温线明显低于真实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增大,甲烷越接近超临界状态,游离相密度增加的更快,该趋势更加明显。经实验测定的超额吸附量和绝对吸附量进行误差分析发现,压力越大,绝对吸附量和超额吸附量的差值和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8.
刘宝莉  赵晓强 《现代制造》2014,(21):100-101
由于机械零部件设计力求体积紧凑、负重减小等,使得当今大量零部件的结构异形化、形状复杂化、型面多样化。高科技新型难加工材料的不断推出,虽然满足了机械零部件的高刚性、高强度、高密度、重量轻和体积小等设计要求,但同时也给后续的可加工性带来了新的难题。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材料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和加工刀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