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矿业工程   4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解决中频炉烧结钍钨坯条密度偏低的问题,对中频炉进行了炉底、炉体、顶盖技术改造,改造后提高了工装的隔热效果,使中频炉耐热温度由2 300 ℃提高到2 800 ℃,然后进行钍钨坯条的烧结,研究了中频烧结钍钨坯条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2 300 ℃烧结密度只有16.94 g?cm-3,提高烧结温度到2 800 ℃此时接近氧化钍的熔点(3 220 ℃),烧结后密度提升较大达到18.70 g?cm-3,达到后续加工要求,2 800 ℃烧结延长高温烧结时间和增加保温平台的方式对钍钨坯条的烧结密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原料粉末制备钨坩埚样品,并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应用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分级预处理有助于提升钨坩埚组织均匀性及整体性能;以费氏粒度3.0~3.5 μm的钨粉为原料,经射流分级、压制、烧结等工艺,可制得密度较高(18.770 g·cm?3)、维氏硬度较高(HV0.3 372.15)的钨制品;将该钨坩埚置于高温环境下进行模拟应用验证,其密度及微观形貌较为稳定,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3.
4.
侯玉柏  丁舜  解峰  丁尉骑  刘山宇 《矿冶》2018,27(4):55-60
介绍了钍钨产品生产工艺的历史和现状,说明了中频烧结钍钨合金的现实意义。试验采用在钍钨粉末中添加微量石英粉的方式,降低烧结温度,提高烧结密度,实现了中频烧结,并且满足了后续加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大尺寸(Φ20 mm)三元复合稀土钨坯条的烧结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低温阶段(≦1 800 ℃)增加烧结时间、高温阶段(≧2 000 ℃)增加烧结时间、高温阶段增加保温平台的方法进行烧结。结果表明:对于在1 800 ℃以下,烧结时间短容易形成大孔洞及出现“烧生现象”造成密度低,而在高温烧结阶段延长烧结时间稀土元素扩散挥发现象严重,造成坯条内稀土元素分布不均匀,通过在低温阶段增加烧结时间,高温阶段增加保温平台缩短保温时间的方式可以抑制稀土元素的扩散和挥发密度达到18.2 g/cm3。  相似文献   
6.
仲钨酸铵的分解过程会受到原料APT结构、温度、气氛、分析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热分解过程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综述了国内外采用热分析方法(TG-DTA/DSC)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XRD)、质谱分析(MS)以及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实验手段所得出的仲钨酸铵在不同气氛下分解过程的研究成果,并对文献中的差异做出了解释。文章认为该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分别为释放结晶水、释放氨气形成无定形化合物和释放氨气、水蒸气形成铵钨青铜(ATB)产物,第四个分解阶段为ATB分解成WO3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三元复合稀土钨电极烧结分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ф16mm三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垂熔烧结时所产生的烧结分层现象进行了研究。采用SEM、XRD方法对垂熔坯条的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第二相粒子进行了EDAX定点能谱分析。用ICP-AES方法分析了坯条不同区域稀土氧化物的百分含量,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稀土元素在坯条断口上的分布进行了探测。根据烧结坯条的显微组织及不同区域成分的差异,探讨了稀土元素在这种大坯条烧结工艺制度下的扩散与挥发过程。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坯条截面上分布不均匀;同时稀土第二相粒子多分布在钨基体晶粒的晶界上;边缘和中心稀土第二相及钨晶粒大小、数目不一,稀土元素的挥发扩散不仅造成了烧结坯条断面成分不均,而且进一步加重了温度梯度引起的组织不均匀性,最终造成了分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