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古城煤矿受冲击地压威胁问题突出,掘进巷道矿压显现明显。通过优化采掘布局、使用合理的掘进方式、加强巷道支护、采取多种手段卸压、加强监测预报等实施一系列的冲击地压治理手段,保证了安全掘进。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成品油输送过程中,最佳的输送模式为管道输送,对管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不断优化设计管道输送的技术措施,提高成品油输送的效率,降低管道输送的摩擦阻力损失,使其达到安全输送的效果,满足长距离输送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原油管线一般采用加热方式输油。管线运行一段时期后,管道外防腐绝缘层会逐年老化,影响管线正常运行,因此需要有计划地安排防腐层大修。大修时,热油管线与土壤建立的稳定温度场遭到破坏,为了保证管线安全生产运行,常常需要对管线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测量。以便监测管道内原油温度的变化。在本文中,详细查阅了大量有关热电偶和土壤温度场的资料,掌握了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测温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通过查阅前人关于土壤温度场的研究,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的分布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分析了采用热电偶测温装置测得的土壤、大气温度数据,得到了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胶质沥青质及石油中的其他重质组分的沉淀会对石油生产与加工造成诸多损害。本文对胶质沥青质的化学结构、聚集和沉积机理、沉淀点和实验方法,吸附的机理和模型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冲击地压矿井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设合理宽度的采区下山保护煤柱是防范采区下山发生冲击地压的关键。为探讨冲击地压矿井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宽度的确定方法,以李楼煤矿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合理的宽度确定为工程背景,运用矿压理论研究了工作面向采区下山推采过程中覆岩运动规律、支承压力演化特征、冲击地压类型及其发生机制,分析了现场工作面推采过程中的微震监测数据和应力动态监测数据,综合确定了李楼煤矿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提出了以防范各类冲击地压为原则的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宽度的综合确定方法,并进行了工程验证。结果表明:①随着工作面向采区下山推进,采区下山保护煤柱宽度逐渐减小,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采区下山侧向支承压力及两翼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将发生叠加、集中,震动附加应力与采区下山侧向支承压力叠加程度逐渐增大;②采区下山可能发生静动载叠加型、应力叠加型和蠕变型等3类冲击地压;③工作面超前、滞后采动影响距离为235 m,侧向采动影响距离为105.5 m;④从防范采区下山动静载叠加型、应力叠加型和延后蠕变型冲击地压的角度,综合确定李楼煤矿采区下山一侧保护煤柱宽度应不小于235 m。回采后期现场监测结果与收尾情况初步验证了当前李楼煤矿采区下山一侧保护煤柱240 m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胶质沥青质及石油中的其他重质组分的沉淀会对石油生产与加工造成诸多损害.本文对胶质沥青质的化学结构、聚集和沉积机理、沉淀点和实验方法,吸附的机理和模型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