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矿业工程   5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在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重心的“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煤炭领域合作,是新时期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命题。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煤炭开发利用方面优劣势的比较与合作潜力的分析,认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煤炭清洁开发利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可按照差异化目标等策略,重点与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沿线国家,开展技术装备、煤炭贸易、工程承包与劳务服务、资源开发与转化等四个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煤价变动规律,对未来煤价形势作出预判,本文运用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对2002年以来我国煤炭价格进行了阶段性分析。根据"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基本运行规律和煤价变化的不同驱动因素,将它们划分为4个阶段,即价值与需求驱动型上涨市(2002~2011年)、供给主导型下跌市(2012~2015年)、政策主导型逆转市(2016年)、政策和市场合力型平衡市(2017年以来)。进一步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煤炭成本价格上升、平均利润率下行、供求关系保持相对平稳的总体预期,认为我国煤炭价格将步入长期相对平稳的新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生态环保约束增强、市场化程度加深、供需均衡常态化和煤价大幅波动局部化,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煤价将分别以530元/t、540元/t为轴心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3.
吴璘  李瑞峰  朱吉茂  王雷  董娟  李花 《煤炭工程》2020,52(2):151-155
近年来东北三省供暖季屡次出现煤炭供应告急情况,已成为区域重大民生问题,需要找到症结所在,从多方面加以应对。为此,对东北三省当前“域外为主、域内为辅,域外以蒙东为主力、关内和进口为重要补充”的煤炭供应格局进行了梳理,认为冬季用煤高峰期供需矛盾和运输瓶颈是供应保障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中长期东北三省煤炭供应的三大制约因素,即自身产量下降、冬季用煤高峰期运输瓶颈长期存在、蒙东产能发挥受限,进而结合煤炭消费情况,预判东北三省煤炭对外依存度还将继续提高、保供压力将持续存在,并从提升蒙东产能、提高铁路应急调运能力、建设煤炭储配基地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璘 《煤炭技术》2018,(1):332-334
通过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由盛转衰演变过程的分析,得出大多数问题发生在供给侧的结论,进而提出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并从煤炭产业脱困发展、政策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理论发展等方面,阐述了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层金属布线可以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密度、集成度和速度。本文报道了双层金属布线工艺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制造标准3μm硅栅CMOS 500门、1200门、2000门多种门阵列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本文对双层金属布线硅栅CMOS门阵列电路制造工艺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围绕“双碳”目标和碳达峰前后能源供给安全保障,从全国及区域角度分析了煤炭消费的现状与趋势,并对煤炭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构建煤炭供需平衡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煤炭供需趋势。认为,全国现有煤矿产量在2030年后将快速衰减,不能满足碳达峰后煤炭消费峰值平台期的煤炭需求,需要在此之前累计在晋陕蒙新等重点区域新建9亿t/a煤炭产能;同时,认为要缓解2050年后煤炭产能过剩压力,中短期可通过产能核增方式代替一部分新建产能,并在中远期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拓展煤炭消费空间,提高我国能源总体自给率、缓解油气进口压力。研究得出,2020-2035年期间,东部煤炭产量将下降60%,中部将下降36%,西部将上升;未来煤炭开发潜力主要集中在晋陕蒙新,4省区现有规划煤矿产能占全国的8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