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宅工程防渗漏的质量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礼一 《建筑施工》2012,(9):908-910
针对大型住宅小区工程防渗漏的特点,从一房一验的验收标准出发,通过对上海宝山顾村新选址一号基地配套商品房工程的经验总结,对易造成渗漏部位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制定和落实防渗漏的技术措施。因措施在施工中得到了全面的执行和落实,使该工程取得了不错的防渗漏效果,经受住了恶劣天气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选择含有70%β-磷酸三钙加入聚乳酸中,致孔剂含量为70%(质量分数),制作成孔径为200~400βm的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将其压成直径为5 mm、高为5 mm的圆柱体形状.将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经过体外分离培养、传代诱导后,与多孔聚乳酸/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同培养1、3、5、7、10、14 d.采用扫描电镜观察、MTT法及ALP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和分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BMSCs能在该支架材料表面早期粘附和增殖,在体外共同培养时BMSCs大量增殖后维持其碱性磷酸酶活性.此种方法制造的多孔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材料有望成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急倾斜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时覆岩变形特征以及瓦斯的运移规律,采用UDEC数值模拟研究上覆岩层的裂隙场规律,分析了瓦斯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覆岩法向裂隙高度随着开采水平的深度增加而增加,随着连续几个水平的回采,法向裂隙会出现骤增。通过分析瓦斯的运移规律得出瓦斯聚集区域,采用高位钻孔和采空区埋管相结合的方式对瓦斯进行治理,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SSS离合器的设计特点及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离合器的启动、运行和停机过程的工作情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实测和振动分析计算掌握了某型超临界600MW汽轮机主蒸汽管道的振动特性,并由此确定采用加装液压阻尼器来治理的方案,实施后管道振动显著降低,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唐口煤矿5306工作面在停采撤面期间采空区内部极易发生遗煤自燃,常规防火成本高,因此,提出采用复合惰化气体用于采空区遗煤的防治工作。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惰化气体后采空区遗煤自燃得到有效防治,同时其防火成本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焊接斜三通的应力增大系数SIF是高温高压管系应力分析和安全评定的关键参数。为优化焊接斜三通应力增大系数的选取方法,从焊接斜三通几何结构、应力增大系数无量纲参数和不同分析计算方法等方面,对焊接斜三通的应力增大系数的计算选取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因素对应力增大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焊接式三通补强分析计算方法,以提高焊接斜三通应力增大系数计算选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焊接斜三通结构设计和管系应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煤层注水过程中注水时间的影响因素,考虑煤层孔裂隙的分形特征,从理论上分析注水过程,建立煤层注水力学模型。以南屯煤矿和东滩煤矿注水过程为例,检验此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通过建立的注水模型对分形维数、迂曲度和钻孔半径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因素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水在煤层中的渗流速度和半径方向上的压力梯度呈正相关;2)建立的煤层注水力学模型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偏差较小,可为煤层注水工作提供理论参考;3)煤层条件一定,注水时间影响因素灵敏度是一定的,不随注水湿润半径变化而改变,煤层条件不同,注水时间影响因素的灵敏度也发生改变。本研究可为煤层注水时间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风流速度以及粒子粒径对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采用FLUENT6.3.26提供的RSM模型对旋风除尘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旋风除尘器的设计及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非预应力锚杆而言,预应力锚杆在受到拉拔作用后呈现出特殊的支护力学特性。为深入探明预应力锚杆的这一特点,采用足尺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预应力锚杆在受载后的力学响应情况,掌握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力学特点及其机制,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预应力锚杆的主动支护理论,并从锚固系统支护效果最优化的角度出发,基于二次开发手段提出一种预应力树脂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数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1)预应力施加后锚杆的荷载–位移曲线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前期支护刚度增加,同时出现荷载突变点,且随着预应力施加量值的增加,突变点处荷载从17.3 kN增加至54.6 kN;(2)预应力锚杆在受载后呈现出“先刚后强”的支护力学特性,在支护前期能够迅速达到较大的承载力,有效提高锚杆控制围岩变形的能力;(3)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很好地再现了锚固系统在受到拉拔荷载时的力学响应情况,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不同锚固长度条件下锚固系统的承载能力峰值,确定了该实验条件下树脂锚杆的临界锚固长度为44 cm。相关研究成果对认识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支护力学特性和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