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尾管悬挂器坐挂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尾管固井工艺的成败。本文通过工具结构原理分析,建立尾管悬挂器坐挂失败的故障树,用于识别尾管悬挂器坐挂失败的诱因。同时结合A油田B井尾管器坐挂失败案例,利用故障树分析其诱发坐挂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该模型的建立对尾管悬挂作业可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高"油气井尾管回接固井难以保证重叠段固井质量,易发生环空气窜。为了解决固井质量差和环空气窜的技术问题,研制了一种封隔式回接装置,并制定了一套防气窜的尾管回接工艺技术。该技术为解决"三高"油气井尾管固井后气窜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对尾管回接固井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欠平衡钻井方式地层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地层评价的不得当常常致使欠平衡钻井方式的选择不当,进而引起复杂情况及储集层的严重破坏;同时欠平衡钻井设备庞大、动迁费用高,也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在大量的欠平衡钻井现场实钻资料统计基础上,提出了欠平衡钻井方式对地层适应性评价的内容和步骤,这对现场合理选择欠平衡钻井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精细控压钻井的技术装备以及施工工艺,同时回顾了2004年以来控压钻井的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统计了其应用情况。实践证明:精细控压钻井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环空压力剖面使井底压力稳定在压力窗口之内,是解决窄压力窗口地层钻井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的三开盐膏层井段在水泥浆封固方面存在环空间隙小、因蠕变造成下套管困难、因盐膏层影响水泥浆性能造成固井质量差、封固井段较短使得轻尾管丢手判断困难等技术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平衡尾管固井技术,通过优化尾管设计、水泥浆体系、平衡压力法固井等方式,解决了塔河油田盐膏层井段水泥浆封固的技术难点。近四年内,此方法应用八井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验证了平衡尾管固井技术在封固盐膏层方面的优越性,该技术为盐膏层井段的水泥浆封固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工艺探索。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中,回接装置的高压密封性能对现场固完井作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回接装置密封组件密封性能差、多次插入回接筒后密封组件损坏严重的情况,开展了高压回接密封技术的研究,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研发了高性能的新型密封组件,介绍了该密封组件的结构特点及关键技术。该新型密封组件可灵活与常规回接装置或新型密封回接装置配套使用,既节约了组装时间和成本,又能满足回接作业中抗刮碰性、高密封性的要求,对现场固完井作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引发井控风险的诱因很多,做好井控诱因影响程度大小的评估工作是有效降低井控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风险损失的基础工作.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有效决策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建立了三级地层诱因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分析地层因素诱发井控风险因素权重的模型,得出了各诱因权重值,为正确识...  相似文献   
8.
新式封隔式回接固井技术是尾管固井补救工艺技术。针对常规回接插头固井结束后不能实现封隔环空的缺点,研制了一种封隔式回接插头。详细分析了封隔式回接插头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通过对关键参数控制和性能测试,满足了现场施工要求。对冀东油田封隔式回接固井技术作了应用分析,以NP23-P2002井的现场施工为例,详细论述了新式封隔式回接固井技术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尾管固井胶塞复合压力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真空段存在与否的前提下,通过对胶塞复合瞬时管柱内压力的分析,构建了胶塞复合压力观测模型。通过现场应用分析,验证了胶塞复合压力观测模型的准确性,从而得出胶塞剪钉剪切值大于作用力是监测到胶塞复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节流压力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LC+高速开关阀"的液动节流压力控制方法。在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根据劳斯判据,得出系统四阶系数大于0,利用Matlab仿真得出该系统的幅值裕度大于0,相位裕角大于45°。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对比分析可知,曲线形状相似,平均相对误差4.0%,说明该系统的稳定性良好,能满足现场对控压钻井的工程要求。该控制系统弥补了现有控制系统的不足,为精细控压钻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