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尊重场地、生态设计”是当前景观设计领域所倡导的设计理念。青岛世园会选址于背山向阳的百果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场地特征。山体、水系、植被各具特色。因此,园区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制定了“少破除、多保留、低干预、高顺应”的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浮选中多孔镍阴极的微观结构及润湿性变化对氢气泡特征的影响。通过酸法刻蚀及氟硅烷表面改性处理,考察处理前后多孔镍阴极表面微观结构及润湿性变化对氢气泡尺寸、浓度和上升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法刻蚀可提高多孔镍阴极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增加电极的裂纹、裂隙及溶出粒子间的孔隙;经酸法刻蚀处理后,电极的亲水性显著提高,并且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多孔镍阴极表面亲水性增强;氟硅烷改性可使多孔镍阴极表面疏水化,且其表面经刻蚀粗糙化处理后,氟硅烷的改性效果更显著;多孔镍阴极表面亲水性越强,电解产生的氢气泡尺寸越小,气泡浓度或气泡生成量越高,反之亦然;在电解氢气泡的尺度范围内,气泡上升速度与尺寸呈线性相关,气泡尺寸越大,上升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文化演变的角度,分几个阶段介绍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几个重点园林描述,总结分析日本园林设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煤岩显微组分的电浮选分离效果,采用氢气泡模板法在镍和铜电极表面进行了微孔构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和气泡在线分析系统研究了电极表面孔结构和润湿性对电解氢气泡尺寸、浓度及上浮速度等的影响;在H型电浮选柱反应器中,以神府高惰质组烟煤为对象,考察了电解气泡特征对煤显微组分电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电沉积处理后,电极材料表面可形成孔径在3~70μm之间的间隙结构,且亲水性显著增强,电解时的氢气泡尺寸更小、浓度更高、上升速率更快.调控电沉积反应时间,可实现电解氢气泡尺寸在8~88μm、气泡浓度在13.75~44.85 cm3/cm3之间的调变,进而可控制神府煤岩显微组分的电浮选分离效果;当沉积时间为60 s时,煤岩显微组分电浮选分离的上浮物回收率为64.8%,浮物中镜质组富集率可达95.5%,下沉物回收率为35.2%,沉物中惰质组富集率达到92.9%.电浮选煤浆体系制氢效率更高,与纯水电解制氢相比,煤浆电浮选体系的制氢能耗可降低20.59%,氢气收率增加12.8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