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不同采高对采场顶煤与顶板运动规律的影响,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机采高度条件下,煤岩体中超前支承压力、剪切应力和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高增大,顶煤和机采煤中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均向煤层深部转移,剪切应力集中分布区域和煤壁上方顶煤中的最大剪切应力也均会增大。  相似文献   
2.
某矿1305工作面埋深超过850 m,工作面上、下平巷支护困难,在综合分析深部高应力、大断面、软弱厚顶煤复杂巷道围岩条件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基础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高应力大断面厚顶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高预紧力支护、斜拉锚索顶板控制、两帮加强控制等围岩稳定性原理,为该条件下煤巷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埋煤层破碎围岩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黄河北煤田某矿2107工作面工程地质和开采条件为背景,在围岩分类和矿压监测的基础上提出了2种合理的巷内支护改进方案,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案进行巷内支护能够充分发挥锚杆的承载能力,控制巷道变形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了支护参数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变形呈非线性、随机性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GM-LSSVM)变形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EMD有效分离出隐含在变形序列中的非线性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然后根据各分量特点构建了高频LSSVM预测模型和低频GM(1,1)预测模型,最后叠加各分量预测值得到预测结果。经理论分析和算例表明,并与灰色GM(1,1)、BP神经网络和LSSVM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MD能够有效分离变形序列的不同频率成分,本文方法具有较强的预测精度,均方根误差为0.40 mm,在变形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赵官煤矿3702破碎围岩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顶板岩层破碎区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使顶板围岩固结成为一个整体,保持了顶板的整体性,提高了围岩的承载力,有利于顶板的维护。这一技术的研究应用对于工作面破碎顶板加固、预防冒顶处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减少了工作面煤炭损失,从而为矿井持续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军城煤矿31203复合顶板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采用无煤柱护巷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沿空留巷围岩力学模型,对巷旁支护阻力、切顶力学参数、顶板下沉量等进行了计算,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复杂顶板条件下薄煤层大断面沿空留巷力学参数,为该矿复合顶板条件下薄煤层大断面沿空留巷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军城煤矿31203复合顶板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复合顶板综采工作面采用无煤柱护巷技术基础上,建立了沿空留巷围岩力学模型,对巷旁支护阻力、切顶力学参数、顶板下沉量等进行理论计算,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复杂顶板条件下薄煤层大断面沿空留巷力学参数,研究成果可为军城煤矿复合顶板条件下薄煤层大断面沿空留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GNSS-R的城市近海岸水位高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技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ion,GNSS-R)监测海平面高度变化成为目前的热点.针对目前主要基于单系统反演海平面高度变化的研究,通过分析采用信噪比测量海平面高度原理,以BRST测站为例,对比分析采用单系统GPS、GLONASS以及两者联合反演的效果.经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①利用单系统GPS、GLONASS以及两者联合反演海平面高度,反演结果的相关系数r均达到0.89以上,但基于单系统的反演结果,其时间分辨率较低.②利用GPS+GLONASS联合反演不仅反演结果更加稳定、精确可靠,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时间分辨率,更有利于海平面变化的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某矿3煤村下压煤开采难题,尽可能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需对充填条带参数进行研究。根据关键层理论,对3煤层顶板极限跨度进行计算研究,可知该矿顶板条件下未充填区域宽度小于41.8 m时,基本顶不会发生断裂;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3个条带充填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充填体宽度和一定充填间隔距离条件下充填条带的塑性区范围和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应尽量使充填率控制在70%以下。根据对不同模拟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在充填率为55.5%时,条带充填体塑性区比例为30%左右,充填体弹性核区能够长期稳定。实践表明3煤在此充填条带参数下开采,可确保地表建筑物在Ⅰ级破坏范围内,且利用矸石充填,对实现矿区绿色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深井高应力条件诱发巷道冲击的区域特点,以北徐楼煤矿3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3D数值软件,通过计算巷道最大主应力和工作面前方顶底板弹性应变能分布,得出巷道易发生冲击的区域。巷道顶板中部出现应力集中,顶底板中部弹性应变能积聚,易发生冲击危险。结合矿井实际采取预测预防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