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东周窑井田是大同煤田中生代火成岩侵入体最发育的区域,火成岩侵入煤层后形成了大量接触变质煤,对煤矿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样品煤岩学观测、煤芯煤质数据统计,研究井田内接触变质煤煤岩与煤质特征,提出了接触变质煤的分类指标,进而估算其资源量。结果表明:接触变质煤的宏观煤岩特征为光泽暗淡,致密坚硬,含较多碳酸盐矿物,显微煤岩特征为含较多各向异性的组分,镜质体反射率明显高于正常煤;接触变质煤具有灰分含量高,挥发分、发热量和硫含量较低的特征;接触变质煤可划分为热变煤和天然焦。经估算,井田内山4#煤层、太原组5#煤层接触变质煤的资源量分别为1 731万t和15 664万t。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以一个比较成功的课题为例,介绍了微机系统在加热炉燃烧系统中应用,重点介绍了系统硬件的构成和选择对应用的重要性,对微机在这方面管理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微机进一步参与系统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提高等离子喷涂WC-12Co涂层的性能,分别对其进行了500、650、800和950℃保温60 min的真空热处理。利用威布尔统计方法对涂层的显微硬度进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热处理前后WC-12Co涂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自制的干砂型常温冲刷磨损试验机对WC-12Co涂层热处理前后的抗冲蚀磨损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950℃时,涂层中出现大量Co_6W_6C相,在距离涂层表面0~100μm左右的区域内,涂层较为疏松,涂层显微硬度较低且变化较大,在距离涂层表面100~300μm的区域内涂层硬度趋于稳定且较高,同时,涂层的冲蚀磨损量最好,为0.1124 mg/mm~2,较喷涂态WC-12Co涂层的冲蚀磨损量减少41.88%。当热处理温度为800℃时,weibull模量和特征显微硬度最大,分别为11.8426 HV和1411.3 HV,涂层显微硬度的分散性低、可靠性高,涂层质量相对较为稳定。随着真空热处理温度升高,涂层的主要组成相由WC、W_2C转变为Co_3W_3C和Co_6W_6C。真空热处理后,涂层中各元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散,其中Al元素扩散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东周窑井田地质信息库;利用DepthInsight三维建模软件将东周窑井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断层交切处理、“小层建模”、三角网格剖分、截断网格剖分等技术构建了东周窑井田多尺度三维地质模型。井田尺度模型以三维的形式概括性展示井田内的构造,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克里金算法进行插值计算,预测出山4#、5#煤层中火成岩的分布;地震勘探区尺度模型揭示了此区域煤层形态以及构造特征,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8402、8403等8个规划工作面进行模拟,实现了地下构造可视化;工作面尺度模型是精度最高的模型,以8100工作面为例探索了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及动态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