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5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广核CPR1000核岛堆芯概念设计和安全裕度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R1000压水堆核电站是中广核集团20多年来经过渐进式改进和自主创新形成的中国改进压水堆核电站。CPR1000的参考设计是岭澳II期核电站加改进设计。在未来的10~15年内,CPR1000将是中广核集团主要建设的核电站类型之一。CPR1000的初始堆芯设计采用什么样的装料方式和燃料循环方式是必须首先解决和确定的重要设计前提,这是整个核岛设计、安全分析核执照申请的核心和基础。基于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多年的燃料管理经验和运行经验以及国外类似核电站运行和设计经验,并且综合考虑了初始堆芯的特点和难点,以及不同堆芯设计和燃料管理策略的特点,对CPR1000的初始堆芯进行了设计。通过初步研究,本文提出了CPR1000初始堆芯采用的燃料组件类型,分析CPR1000采用从首循环开始进行18个月换料过渡的堆芯设计技术方案,并对CPR1000首循环实施18换料进行了堆芯设计安全裕度初步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2.
核电站压水堆(PWR)在寿期末长时间停堆后重返满功率的运行过程中,堆芯控制存在困难,常常不能够安全快速地进入满功率运行。本文通过对影响堆芯控制的各种因素和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临界点状态选择,在升功率期间采用提升功率控制棒和硼浓度稀释相结合的堆芯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实际验证。对重返临界点的选择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直接影响后期操作,是堆芯控制策略的基础。策略对相同状况下的PWR堆芯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轴向功率偏差控制比较困难的情况.分析了引起轴向功率偏差的影响因素.特别是降功率对轴向功率偏差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反应堆轴向功率偏差的策略.以保证核电站功率瞬变运行满足核安全的需要。用计算机模拟了不同控制策略下降功率过程轴向功率偏差的变化.并与大亚湾核电站现场测量系统的测量值比较.证明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核电站延伸运行与长期低功率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伸运行和长期低功率运行是核电生产所采用的两种比较特殊的运行模式。着重阐述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延伸运行和长期低功率运行模式,相关的设计论证一安全分析、运行的影响与控制以及成功的实践经验。设计论证的结果以及现场实践的经验证明。这两种运行模式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广东核电机组模拟装料错误的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法国Dampierre4机组发生了燃料装载错误,导致次临界度降低。虽然广东核电机组一直采用“蛇形”装料方式,仍然需要对其发生类似装料错误后的次临界度进行计算,分析其堆芯的安全性,以验证广东核电机组装料过程的安全保障。本文通过对不利循环的保守计算分析表明,如果岭澳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发生与法国Dampierre4机组同样装载错误,虽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新燃料集中摆放,但仍能满足FSAR要求的次临界度,可以保证不发生超临界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6.
平煤股份二矿庚20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平顶山矿区构造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平煤股份二矿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了庚20煤层瓦斯在断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藏深度、岩溶裂隙影响下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该煤层瓦斯含量总体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加,特别是标高-300 m以下尤为明显;局部受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影响,瓦斯含量在同一标高呈现北高南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域瓦斯含量高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域的现象;并且断层处瓦斯赋存存在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在较薄厚煤层中的应用情况.根据平煤十二矿较薄厚煤层的实际地质条件,对其开采工艺、提高回采率措施、防水防尘措施、瓦斯治理、顶板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在较薄厚煤层工作面采用单轮顺序放煤效果较好,放煤步距1.0 m即两刀一放回采率较高,灰分低.  相似文献   
8.
李现锋 《煤》2019,(7):38-41
为解决新桥矿岩巷掘进中爆破效果差、支护耗时长、掘进效率低的难题,提出了中深孔光面爆破技术联合钻装机组的"钻-爆-装"一体化快速掘进体系。在该矿-550 m南翼轨道运输斜巷的应用表明,采用该技术后炮眼利用率达到90%,巷道周边不平整度小于80 mm,巷道成型较好,超挖量小于100 mm,无欠挖,减少了对围岩的破坏作用;放炮进尺达到2. 2 m,比原循环进尺增加0. 4 m左右,月进尺提高20 m以上,提高率达22. 2%,实现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煤矿井下设备趋于大型化,要求硐室断面越来越大,有必要对大断面硐室的断面参数、支护设计提出新的方法。以新桥煤矿南翼煤仓为例,根据大断面硐室所处地质条件及理论分析,采用三心拱形式断面设计与锚注网喷三层联合支护方式,通过地质雷达探测的松动圈稳定性可知硐室支护取得较好效果,说明该技术可以应用在类似条件下大跨度大断面永久硐室的施工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的定期试验规程规定:在机组启动后,要完成一次灰棒功率负荷曲线试验(RGL4试验)。试验的内容是通过快速降负荷来校核事先输入的功率棒棒位与汽轮机负荷的对应关系曲线。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在进入18个月换料之后,原来用一维程序计算的刻度曲线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偏差。本文提出用三维程序代替一维程序来计算刻度曲线,并证明了三维的刻度曲线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