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中原油田高压低渗油藏注氮气效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中原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卫42块卫42-14井组实施注氮气,该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3.5×10-3μm2,平均孔隙度13%。氮气驱先导试验表明注气启动压力可高达62MPa,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注气压力很快降落后又逐步回升,当注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压力趋于稳定,本试验稳定压力为56.5MPa;注气约50d后,对应油井产量明显上升,累积注液氮863.73m3,井组累积增油767t,效果明显;整个试验过程中,注气压力与油井产量变化呈明显的阶段性,体现为氮气驱本质上的非混相驱替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在低矿化度、中高温度、中高渗透率油藏条件下的适应性,在中原油田文明寨油矿明一东南块开展了交联聚合物调驱先导试验。现场采用自动化配注装置注入了3口井,共对应6口油井,试验情况表明,该项技术在选择试验区块时需综合考虑油藏条件和区块开发历史,为该项技术在类似油藏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1 工程概况 丹金闸枢纽工程位于丹金溧漕河丹阳与金坛交界处的老丹金节制闸下游约4km处的金坛市境内。由单孔16m节制闸及船闸各一座组成。船闸闸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坞式结构,闸室净宽16m,长135m,共分9节,每节长15m,船闸闸室墙下地基  相似文献   
4.
在地面注入较低浓度的交联聚合物,该聚合物在油藏运移过程中生成高强度的可动凝胶,成胶强度决定其调驱效果.而交联聚合物的成胶性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详细介绍了交联聚合物调驱过程中影响其粘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有土相油基钻井液因有机土及沥青降滤失剂等黏度效应较大、不利于流变性控制和低密度白油油基钻井液适用范围窄的问题,以自主研发的增黏提切剂、乳化剂和聚合物降滤失剂为基础,通室内试验考察了其配伍性并优选了其加量,形成了无土相油基钻井液。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无土相油基钻井液在油水比为70:30~100:0、温度为80~160℃、密度为0.9~2.2 kg/L时,塑性黏度可控制在55 mPa·s以内、破乳电压在450 V以上,API滤失量小于2 mL,抗钻屑污染达30%,抗水污染达20%,加重材料对润滑性能影响非常小。焦石坝区块4口页岩气水平井的现场试验表明,无土相油基钻井液原材料少,维护处理简单,流变性易于控制,固相含量低,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释性,有利于降低循环压耗,提高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6.
室内选择性富集、驯化、分离,从井楼油田污水中筛选出3株微生物菌种,分别为产气菌、烃氧化菌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菌,3株菌按接种量1:1:1配伍构建共生代谢体系。与单菌种相比,复合菌代谢产物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由1.7%增至2.2%,产气量由95mL增至120mL,pH值由6.1降至5.9。针对井楼油田稠油开展的微生物室内评价实验表明,共生代谢体系对该油藏的适应性良好,稠油乳化降黏效果明显,对原油的降黏率最高可达63.9%,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黏度在100~300mPa·s之间波动,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发酵液表面张力下降9.4%~11.6%。在井楼油田7口稠油油井进行首轮氮气辅助微生物吞吐施工,设计单井菌液处理半径10~15m,氮气顶替段塞2000~10000Nm~3,菌液2.5~6.0t,措施后单井产液量增加1.8~9.8倍,产油量由0~0.1t/d增至最高2.7t/d,首轮施工生产115 d增油470 t,措施有效率85.7%,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涪陵页岩气水平井油基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及复杂地层安全钻井的需要,为解决水平井井壁稳定、摩阻、携岩及地层污染问题,开展了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乳化剂、有机土、降滤失剂、封堵剂等处理剂的研选,形成以柴油、白油为基础油的油基钻井液配方、循环损耗量控制技术及现场施工工艺。在涪陵页岩气田应用了100余口井,满足了现场施工需要,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结合涪陵区块的具体情况,不断深入研究,2015年研究并现场试验了粉状乳化剂、无土相油基钻井液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原油田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成胶影响因素及先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联体系可分为三类,即:凝胶体、弱凝胶和交联聚合物溶液;针对高温、高盐和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征,适于中原油田调驱应用的是:具有一定流动性和良好稳定性的弱凝胶体系;根据室内评价实验,聚合物的类型、分子量及浓度,以及交联剂类型及浓度,对成胶强度和稳定时间都有影响,而限制交联体系成胶的主要因素是高温、高盐的环境条件,此限制在本质上体现为对凝胶体系空间完善网络结构形成和破坏的影响上;目前条件下,通过精心筛选聚合物和加入适量起“保水作用”的添加剂,在温度≤90℃、矿化度≤15×104mg/L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的弱凝胶调驱体系是完全可行的;为验证配方和技术有效性而开展的现场先导试验截止目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含阳离子基团的钻井液处理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含阳离子基团的钻井液处理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矿化度条件下示踪剂NH4NO3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情况下,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定量分析都是在盐含量很大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油田示踪剂的分析却需要在高矿化条件下完成,特别是在原油田的产出水中,本文分析了水矿化度及其中钙镁离子对分析硝酸根离子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形成了完整的分析方法,新方法具有分析范围宽,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