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工作在8~12μm波段的非致冷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由4组元5片透镜组成,其中前固定组、变倍组和补偿组均只有1片透镜,后固定组为两片。焦距50~200mm,相对孔径较大,为1∶1。设计过程中编写了适用于二组元变焦系统的ZEMAX宏程序,该程序可给出凸轮曲线的数据和形状,同时使像面位置不受限于高斯光学关系,能够满足某些焦距位置离焦的要求。系统在空间频率为20lp/mm处,各个视场的MTF值均在0.4以上。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西藏甲玛中新世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通过对岩体(脉)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研究、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甲玛花岗斑岩表现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整体表现为:Na2O/K2O<1,A/CNK>1.1,刚玉标准分子(w(C-norm))>1%;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负Eu、Ce异常不明显,高Sr,低Y、Yb,但Sr/Y值相对较低,不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此外,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是Rb、Cs、Th、U、K等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尤其是Sc、Ti则强烈亏损;Pb-Sr-Nd同位素均显示其下地壳的物质来源,并受到地幔物质(EMⅡ)的混染.甲玛过铝质花岗斑岩形成于亚洲-印度大陆"后碰撞"造山运动早期阶段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3.
角岩是甲玛矿床中新增的一种矿石类型,是主要的富矿围岩,具有面积大、厚度大、埋藏浅等特点。角岩中裂隙发育广泛,控制着岩体的矿化。角岩是岩浆侵位后期形成的热接触变质岩。在有流体加入的情况下,早期热液蚀变的角岩在受到高压岩浆作用易形成液压张性破裂。在裂隙形成的瞬间,含矿流体迅速进入张裂隙,导致温压的下降,从而降低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形成金属沉淀。甲玛角岩裂隙中主要充填石英脉、硫化物脉和少量的碳酸盐脉。通过对充填在裂隙中脉体的形态特征和相互穿插关系的细致观察,再结合对脉体的矿物成分的分析及对脉体的受力分析,将角岩裂隙系统划分为四大期次。其中,Ⅱ、Ⅲ、Ⅳ期裂隙与矿化作用关系密切,Ⅳ期是最主要的成矿期次。  相似文献   
4.
采用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方法,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石矿物特征.显徽镜鉴定结果表明,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及固溶体分离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中等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块状构造次之.矿石类型较为复杂,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次为氧化物矿石和混合型矿石.据赋矿岩石不同可将矿石划分为夕卡岩型、角岩型;据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可将矿石划分为方铅矿-闪锌矿矿石、黄铜矿-辉钼矿矿石、辉钼矿矿石、黄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矿石6种类型,且此6种矿石类型在垂向上自上到下呈现依次过渡的趋势.矿石矿物的电子探针数据分析表明,矿石有用组分主要为铜、钼、铅、锌,此外伴生有丰富的银、金等元素.初步厘定了矿床成矿期次,进一步明确了矿床类型属夕卡岩型-角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锆石微量元素基本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甲玛铜多金属矿四个斑岩岩体中锆石阴极发光形态显示多数为岩浆锆石,少数为热液锆石和继承锆石核。稀土配分型式均呈现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少数配分型式分散且轻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为热液锆石。Ti、Ce、(Sm/La)N、Nb/Hf等元素含量及比值范围均位于岩浆区域。所研究的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但受到热液流体作用影响。锆石特征可为判断同类型斑岩矿床的成矿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6.
阴极发光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矿物化学分带及内部生长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四个主要斑岩岩体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形态和微量元素的研究,讨论锆石成因及其对找矿的指导意义。锆石阴极发光形态显示多数为岩浆锆石,少数为热液锆石和继承锆石核;稀土配分型式均呈现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强Ce正异常和弱Eu负异常的岩浆锆石特征,其中少数配分型式分散且轻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的为热液锆石;Ti、Ce、(Sm/La)N、Nb/Hf等元素含量及比值范围均位于区域。甲玛矿床4个斑岩岩体中的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同时受热液流体作用的影响。因而,利用锆石特征可为判断同类型斑岩矿床的成矿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可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7.
8.
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三期岩浆成因石榴子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通过分析三期岩浆成因的石榴子石内侧带、中间带和边缘带样品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三期石榴子石均为钙质系列,距岩体越远,钙铝榴石成分含量越高;石榴子石的稀土总量较低,均显示正Eu异常的轻稀土富集型右倾配分模式;形成石榴子石的流体均具有铜多金属成矿潜力,由内向外显示由Cu、Au向W、Pb、Zn的演化趋势;流体温度和氧逸度不仅控制了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的分馏,更是矿质沉淀的内因。在甲玛矿床,钙铁榴石与钙铝榴石的比值可以作为成矿作用的一个指示性标志。  相似文献   
9.
研究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岩浆结晶演化特点、岩浆热液过渡与矿化的关系.利用Linkam TS1500热台对甲玛矿床含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鉴定、均一温度测定,采用电子探针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徽探针对石英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进行常量元素及徽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含矿斑岩体形成温度为630-880度,Na,Ca等元素易富集于岩浆挥发组分中,挥发组分饱和出溶形成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元素从最早的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开始,强烈地选择性进入挥发性气相中进行迁移,出溶的挥发组分中具有成矿元素的初步富集.矿床在成因上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中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和斑岩S、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两者S同位素和Pb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变化幅度较小,S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显示出岩浆硫组成特点,无论是岩石铅还是矿石铅应具有相同的起源与演化历史,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均位于造山带铅演化曲线上。甲玛矿床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岩浆和成矿物质起源于参与造山带的下地壳,具有幔源成分的混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