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5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喷射混凝土支护具有安全性好、质量高、速度快、省材料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井巷施工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当前,在矿山基建井巷工程中有60~80%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但是,其中的粉尘与回弹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它们业已成为在推广应用中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建筑物条形基础的爆破拆除。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和边开挖边爆破的工程特点,采取只对条形基础的节点处实施爆破的方案,然后利用液压锤机械破碎节点问的条形块状结构,有效控制了爆破有害效应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明武 《爆破》1990,7(3):51-55
近年来,条形药包在国内外工程爆破中已崭露头角,由于它和常用的集中药包相比,具有破碎度均匀、爆破方量多、抛掷距离远、爆堆集中规整、个别飞石近、地震效应小、有利于边坡稳定和端部效应小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它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由于这种装药结构应用时间较短,资料较少,为了使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对其机理将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土中爆破能量利用率,有关单位曾进行了土中空腔爆破的试验研究,定性分析得出用2~#岩石炸药、W=3~5米、n=1.0与K=1.2公斤/厘米~3时的最优空腔比为4~5,此时比集中药包密接装药爆破可提高抛掷有效能量利用率为1.6倍,且当空腔比大于8时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目前常用的集中药包爆破的能量利用率是较低的。尤其是大规模爆破,一个药室的装药量在成百吨、上千吨的情况下。若仍采用集中药包,将给药室的开挖、装药和堵塞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随着对爆破筑坝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如级配要均匀,边坡要稳定,坝形要规整等,也是集中药包所难胜任的。再有,随着工程爆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完全找到坡度陡、沟道窄、冲沟少和高差大的有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柞水县大西沟铁矿为了加快矿山建设速度,决定对东部矿体进行基建剥离硐室爆破,为一期年产90万t矿石开采创造条件。本次爆破总装药量为963t(2#岩石炸药563t,铵油炸药400t),折换成2#岩石铵梯炸药为926t。爆破总方量122万m3,抛掷率为57.7%。爆区共布置三层,43个药包,其中集中药包23个、条形药包20个,条形药包装药量占总装药量的87.1%,因此本次爆破以条形药包为主、集中药包为铺的布药形式。起爆网路采用复式导爆管雷管与导爆索复式网路,并采用高精度50ms等间隔20段导爆管雷管。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精心设计、合理施工,经过100天…  相似文献   
7.
汉江钢铁厂米箭沟尾矿库初期坝定向爆破筑坝于1986年10月14日安全起爆,并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是在极其复杂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外部接触直列不耦合装药爆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容器型或薄壁式结构物爆破拆除用的外部接触直列不耦合装药爆破法。该法的实质是用洛阳铲在紧贴结构物外侧的土中掏炮孔 ,采用导爆索串装药卷的直列不耦合装药结构。参照一些经验公式 ,并经试爆 ,确定爆破参数。从受力分析的角度 ,探讨了结构物爆破破碎的机理。通过一个工程实例 ,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爆破能量的利用率,降低爆破成本,减少炸药消耗量,使爆破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水土保持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两年多来,我们在黄土中进行了50余次的集中药包空气间隙装药爆破试验。所谓集中药包空气间隙装药爆破(简称“空腔爆破”),就是在药室爆破采用集中药包的情况下,使药室体积大于药包体积,在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空气间隙的一种爆破方法。把药室体积与药包体积之比叫做空腔比,以Φ示之。  相似文献   
10.
文中叙述了不偶合装药在光面爆破中的作用,如对最大切向应力、相对应变幅值、动应变峰值和爆破裂隙扩展等的影响。作者建议用阿贝尔余容状态方程和炸药爆炸反应方程式来计算余容,並根据绝热方程式推导出最佳不偶合系数。用该式的计算值与现场实际取值十分接近,说明用该式计算不偶合系数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