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出水口位置对组合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出水口位置的不同,设计了四种不同出水口位置连接的垂直流-水平流(verticalflow-horizontalflow)组合人工湿地系统(简称VF-HF),运行了1号系统(VF出水口位于池子中部,HF出水口位于池子顶部)。实验采用间歇进水,水力负荷0.125m3/(m2.d),进水为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结果显示,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45.2%和34.2%。根据两部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了4号系统(VF出水口位于底部,HF出水口位于顶部)脱氮效果最好,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58.4%和>55.0%。  相似文献   
2.
挤扩支盘成型机是用于挤扩多支盘砼灌注桩施工的一种新型设备 ,其成桩机理是靠高压能量的油泵推动油缸活塞运动而工作的。所施工的支盘桩为一种不等截面桩 ,与等截面桩相比 ,单个支盘的承载力为原桩的 6 2 5倍。介绍了其主要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流程、成桩特点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进水次数、进水持续时间和进水量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以及研究污水在模型单元内的滞留情况与TN去除的关系.正交实验表明,进水次数、进水持续时间和进水量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有较大影响,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为:进水次数>进水量>进水持续时间.正交实验数据表明:①在进水COD为260mg/L,TN为27.9mg/L的情况下,各模型单元出水中均未出现NO3--N或NO2--N的累积;②运行工况对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非常重要.污水在模型单元内的滞留量与TN去除关系实验表明,进水间膈时间过长对TN的去除不利;间歇操作运行中,初始出水TN去除效果较差,随后提高,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秦爱国  高强 《工程机械》2013,(12):54-60
摘要:近10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计划实施,我国桩工机械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产品结构、工法研究及科技含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不能满足不断拓展的市场需求。针对我国桩工机械发展现状和不足之处,在研究并借鉴国外桩基础先进施工工法和桩工机械先进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未来我国桩工机械总体发展趋势和产品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全套管施工设备、高端连续墙成槽设备、多功能桩:[设备、水上钻孔设备、大直径潜孔锤以及大型振动锤、冲击锤等桩工机械产品将在我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多种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的耦合作用使轮廓形成机理不清,导致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存在表面质量智能管控工业应用预测精度不足的技术难题,建立端面铣削工件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方法 首先,基于加工运动学机理和刀具几何学分析端面铣削工件表面轮廓形成机理,建立考虑刀具跳动的工件表面轮廓模型以及轮廓高度偏差关于铣削力的补偿函数,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进行解析。其次,建立端面铣削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最后,进行可转位面铣刀端面铣削ZG32MnMo的实验验证,分别采集轮廓数据与铣削力信号,建立以铣削力为输入、轮廓高度偏差数据为输出的铣削数据集,训练卷积神经网络解析轮廓高度补偿值并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考虑刀具跳动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与CNN优化考虑刀具跳动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的精度。结果 CNN优化考虑刀具跳动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对加工重叠区与非重叠区内沿刀具进给方向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预测误差分别为18.71%和14.14%,与考虑刀具跳动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相比,精度分别提高了10.61%和32.83%,CNN优化考虑刀具跳动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对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和支承长度率Rmr(c)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结论 考虑刀具跳动以及动态铣削力耦合作用边界条件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端面铣削表面粗糙度,可为在质量管控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YCR260型旋挖钻机的用途、设计思想、主要性能参数、设计方案、创新点及现场使用情况.施工实践证明,YCR260型旋挖钻机稳定性好,加压力大,入岩能力强,性能稳定可靠,在同级别机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应用理论力学、弹塑性力学和液体的弹性模量等相关理论与知识,对旋挖钻机大三角变幅机构各铰接点受力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为机械设计工程师在设计选型、校核、有限元分析边界条件计算、有限元运算结果分析校核以及优化设计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旋挖钻机多功能应用的必要性、多功能设计思路及方案,并对各功能配置及应用做了介绍。通过旋挖钻机的多功能设计,可大大拓展旋挖钻机的使用范围,降低用户设备购置成本,提高成孔质量,满足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