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6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4D12-62/20 CO_2压缩机在生产中发生填料泄漏、油里带水、循环油变浑浊等问题,分别进行了具体改造,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目前我国煤矿主通风机的基本运行情况及风机高能耗的原因,将常用的通风机节能技术分为三类以对现有的节能措施进行概述,同时对主要的通风机节能技术进行了评价,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矿井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发现风机的运行故障,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依据黄玉川煤矿的生产环境,设计并实施了基于PLC、变频器控制;泓格智能模块检测的煤矿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经过运行显示,此监控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粉尘沉积是通风输送过程的常见现象,严重时常堵塞管路,本文以实验研究为手段,探讨高浓度粉尘在通风输送过程的沉积特性。得出水平直管内粉尘的沉积受风速主导,较大风速湍流强度大,边界层厚度薄,有利于外流区粉尘的悬浮和边界层内粉尘的再次悬浮;水平90°弯管内粉尘沉积具有区域性,弯头上游以有序沉积为主,弯头下游由于气流边界层分离产生了漩涡区使沉积量急剧减少,弯头外侧由于流动偏移对壁面的冲刷使粉尘沉积几率降低,而弯管内侧由于边界层分离和部分粉尘随气流的偏移使沉积量最小;水平三通管内粉尘沉积主要受支管角度与流速影响。通风输送高浓度粉尘的合适取值为:水平直管和90°弯管风速应不低于17 m/s,水平三通角度30°~45°,支管风速不超过主管。  相似文献   
5.
自激式除尘器压力波动特性与气液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激式除尘器以气相节流加速强化气、液、尘三者的相互交换,气液耦合过程非常复杂。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上阐述气液耦合过程,忽略了气液耦合的微观特点,成为阻碍微细粉尘去除效率提升的瓶颈。用高频压力采集与高速摄像相结合,对除尘器压力波动特性与气液耦合形态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该除尘器内部压力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特性,不同运行条件的气相压力在低频波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除尘器气液耦合模式在实验区间内有静液位差模式、水击模式、微弱波动模式、剪切液幕模式和卷吸气泡模式等5种典型模式,后两种为正常运行工况模式;除尘器正常运行时主要产生两种不同形态的捕集体,剪切液幕模式以剪切液滴(体)组成的液幕为主,卷吸气泡模式以卷吸过程产生的气-液混合体和卷吸进入液面之下的气泡为主。  相似文献   
6.
罗会清  王启立  何敏 《煤矿机械》2014,35(8):230-232
以山西晋城某煤矿空压机的自动化改造为背景,分析了设备的运行现状及控制要求;设计了以S7-300PLC为核心控制单元的监控系统,采用WinCC组态监控界面,实现了空压机系统工况的实时监测和集中控制;系统采用了智能PID算法获得变频工况下的最佳给定频率,无需人为设定;通过变频恒压调控机制,实现了供气压力的连续、稳定调节,提高了系统的节能性和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转运点诱导气流是散料输送过程扬尘的主要诱因,本文以半封闭转运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落料质量流量mp、有效诱导气流量Q、落料高度h及密闭罩阻力系数ξ等的研究,探讨转运点落料诱导气流非线性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诱导气流随物料质量流量增加而增加;受物料相互作用对气流流动的影响和落料管有效流动空间变化影响,有效诱导气流随质量流量增加而减小,在量值上与物料质量流量的-0.77次方近似成正比;转运点落差的有限性使落料过程处于加速阶段,物料曳力系数处于Allen区,诱导气流速度随落料高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对平均阻力系数ξ=2.12的密闭罩系统,诱导气流速度与下落高度的0.86次方近似成正比;物料下落初期颗粒间相互碰撞、接触等作用较强,对3.6~11.1 mm的落料,诱导气流随粒度增大有减小趋势,但关联性较弱。  相似文献   
8.
针对郑州某选矿厂一段圈流磨矿回路,设计了一套以模糊控制技术和智能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以最佳参数电耳电流的变化情况作为二维输入,通过模糊优化算法获得给料机在一个计算周期内的最佳给矿量;利用智能PID闭环控制回路稳定给料,确保磨机具有高效、可靠、稳定的运行工况,简述了控制系统的实现。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调控效果,满足了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振动混流式煤泥干燥技术,通过工艺过程分析,制定了能够提高煤泥干燥效果,降低生产污染、减小系统能耗和故障率的自动控制方案;完成软件和硬件设计,并运用IFIX4.5开发出一个操作简单、交互性好的上位机监控界面。最终完成振动混流式煤泥干燥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煤泥干燥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和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从通风机运行风量和效率的自动调控、设备故障实时诊断预警、保护性停机倒机和远程集控4个技术层面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更考虑了避免高寒地区潮湿气流在引压管网中结冻阻断信号。选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下位机、工控机为上位机,采用WinCC组态软件,提高了煤矿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经实际运行,系统安全可靠,监控精度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