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预应力管桩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一例工程预应力管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异常沉降的原因和处理情况,并总结了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指出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控制、施工时无噪声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6种长径比较小且直径较粗的钢纤维(SF)(短直形、长直线形、圆弧形、闭合三角形、闭合矩形、闭合圆环形)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SF体积分数从而改变其形成的环域个数和面积,探究二者对混凝土流动性、抗拉及抗折强度的影响,并通过研究破坏界面分析混凝土破坏形式和机制。结果表明:闭合区域个数及纤维的环域面积对混凝土流动起主要影响;闭合SF中圆环形SF对混凝土抗折及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优于其他形状的闭合SF。短直形SF与圆环形SF混杂试验中,圆环形SF体积分数为1vol%、短直形SF体积分数为0.5vol%时,SF/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提升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水胶比为0.2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为基体,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掺不同硅灰粒径RPC试件的水化规律。分析了养护条件及硅灰粒径对RPC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及XRD分析了RPC基体物相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养护条件下,掺不同硅灰粒径的RPC强度变化趋势不同;与标养相比,蒸养对RPC强度提升较大;与掺较大硅灰粒径相比,掺较小粒径硅灰的RPC在养护过程中存在两段强度上升期,强度提升潜力较大;标养28 d后的RPC存在较多片状Ca(OH)_(2),蒸养7 d的RPC中纤维状C-S-H相互搭接形成网状结构;粒径较小的硅灰虽“活性效应、微集料效应”较优,但不利于内部水化,受压破坏爆裂面均有未水化成分,养护过程中可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保证水化充分。  相似文献   
4.
团柏煤矿8231机巷过FX11断层,该断层落差近6m造成施工困难。本文对8231机巷过FX11断层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通过准确定性、精确定位,采用人工干预措施,提前刹底撵煤,减少破矸量。实践应用效果表明:8231机巷顺利快速过FX11断层,通过效益对比分析可知该施工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薛国杰 《山西建筑》2006,32(5):172-173
通过对我国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健康优质饮用水”的概念,针对某市管网水有机污染严重,采用纳膜把关处理方案,实现去除有毒的有害物质,保留有益健康元素的目的,使水质符合优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验证双叶砌体墙加固技术的加固效果,该加固方法通过在单叶墙旁边砌筑另一叶平行墙体,并通过砂浆将两叶墙体相连,使其成为双叶墙。通过试验研究砌体结构加固的2种形式,包括在未破坏的砌体墙上进行加固和在已破坏的砌体墙上进行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未破坏加固时可提高砌体墙承载力,而破坏后修复仅能恢复墙体初始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参数研究法分析了框架结构在不同类型砌体填充墙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双叶墙加固技术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填充墙可以提高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部分填充的砌体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最不利;通过双叶墙加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对于填充墙设有开口的框架结构,双叶墙加固技术也能有效提高其强度,开口越大,加固效果越明显;对于部分填充的框架结构,该加固方法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