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矿业工程   1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钛铁矿的储量及分布特点,评述了我国钛铁矿资源的选别工艺,包括重选、磁选、浮选、电选及联合工艺,指出了各选矿工艺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提出了今后研究重点在于新药的研发及微细粒级钛铁矿的回收方面。  相似文献   
2.
煤泥浮选是选煤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善煤泥浮选效果是提高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煤泥浮选过程的强化越来越受到选煤行业的重视。论文总结了当前煤泥浮选体系中矿物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综述了浮选药剂、电解质、矿浆pH值、钙镁离子、机械搅拌、磁化处理、电化学处理、超声波处理以及微生物对矿物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对实现煤泥的高效分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浮选和吸附量试验,研究了丁黄药、丁胺黑药、乙硫氮和硫酸铜对载铟闪锌矿、载锗闪锌矿及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活化剂和其他试验条件相同时,在3种捕收剂体系中,3种矿物的上浮率在丁黄药和乙硫氮体系中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在丁黄药和丁胺黑药体系中,3种矿物在酸性条件下的上浮率和吸附量都最高,其中黄铁矿载铟闪锌矿载锗闪锌矿;在碱性条件下,3种矿物的可浮性和对捕收剂的吸附量都明显地下降。在乙硫氮体系中,3种矿物在6p H8的条件下可浮性最好,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都受到了强烈的抑制,并且在整个p H范围内对乙硫氮的吸附量都很小。添加活化剂硫酸铜后,载铟和载锗的闪锌矿的上浮率明显地提高,黄铁矿反而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上浮率大小顺序是:载锗闪锌矿载铟闪锌矿黄铁矿。铜离子的吸附量试验表明,同等条件下,载锗闪锌矿和黄铁矿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最大和最小。高碱条件同样不利于铜离子的吸附。载铟和载锗闪锌矿表面的丁黄药和丁胺黑药的吸附量与铜离子的吸附量成正比,而铜离子的添加反而降低黄铁矿表面对丁黄药和丁胺黑药的吸附量。活化后的3种矿物在整个p H范围内对乙硫氮的吸附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硫铝土矿中含硫量过高对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的影响,阐述了铝土矿资源的特点以及硫对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不利影响,总结了焙烧脱硫法、添加脱硫剂脱硫法、微生物脱硫法和浮选脱硫法等主要脱硫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高硫铝土矿脱硫的研究思路,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酸性 H2O2 氧化法是一种有效的难选金精矿预处理方法,可以使黄铁 矿、毒砂等载金矿物被有效溶解, 从而使金暴露出来,提高金浸出率。 研究了酸性 H2O2 体系中黄铁矿的氧 化机制,并探究了该系体中温度、矿浆浓度、 H2SO4 和 H2O2浓度等对浮选金精矿的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H2O2 氧化 过程中没有固相生成物,黄铁矿中的 Fe 转 化为 Fe2+和 Fe3+ 于溶液中,Fe2+ 与 H2O2 可发生 Fenton 反应生成氧 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氧化过程中有 H2SO4 生成,体系的 pH 值随着反应进行逐渐降低;黄铁矿主要被酸性 H2O2 、·OH 和 Fe3+氧化,体系中 S 最终转化为 SO4 2-或 HSO4- 。 浮选金精矿在温度为 30 ℃ 、矿浆浓度为 100 g/L、 H2SO4 初始浓度为 0. 18 mol/L 和 H2O2 初始浓度为 1. 76 mol/L 的条件下氧化预处理后,Fe 浸出率、试样失重率分别为 95. 33%和 51. 42%;浮选金精矿直接浸出时金浸出 率仅为 11. 68%,而经过酸性 H2O2预处理—浸出后,金浸出率可达 92. 69%。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寒地区硫化矿资源丰富,由于冬季和夏季矿浆温差大,技术经济指标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甚至导致冬季停产。基于此,论文以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不同低温条件(0~23℃)下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并检测了Zeta电位、黄药的吸附量及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黄铁矿回收率随着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同等药剂用量下,随着温度的降低,黄铁矿回收率大幅下降;同步添加捕收剂和起泡剂,可以显著提升黄铁矿回收率;在强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可浮性最好,温度影响较小,随着pH值增大,黄铁矿回收率下降,低温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温度降低,黄铁矿的Zeta电位增大,零电点向右偏移;丁黄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下降,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大,不利于黄铁矿浮选。提高矿浆溶液酸度,或者增加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可有效改善温度对浮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萤石与重晶石浮选分离药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业生产中,对萤石和重晶石矿产都有着极大的需求量,同时,萤石与重晶石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矿种。萤石和重晶石常伴生,当细粒伴生时,重选工艺难以有效分离,常用浮选工艺进行分离。在常规浮选工艺中,因为可浮性接近,二者分离往往十分困难。因此,国内外对萤石与重晶石分离的浮选药剂都有大量研究,也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综述了萤石与重晶石分离所用的捕收剂和抑制剂的种类、特点及应用现状。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期望对国内外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贵州某煤泥中-0.074 mm粒级的产率为54.19%,灰分为40.55%,并含有大量的珍珠陶土、高岭石和二重高岭石等黏土矿物,极易泥化的高灰难选煤泥。采用分级浮选方式,分别确认了-0.5+0.25 mm、-0.25+0.074 mm、-0.074 mm粒级浮选的矿浆浓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叶轮转速及工艺流程等较优浮选条件并和-0.5 mm全粒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粒级的较优药剂用量和工艺参数均不同,在较优浮选条件下,分粒级的精煤产率高于全粒级,灰分低于全粒级;分粒级的尾煤产率低于全粒级,灰分高于全粒级,即分粒级浮选对该煤泥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TiO2易团聚、带隙宽的问题,提高其对刚果红(CR)的光催化降解率,采用水解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出BiOCl/TiO2/蒙脱石复合材料(BCTM),以刚果红染料为目标降解物,进行了光催化试验,研究了溶胶pH、蒙脱石悬浮液质量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Bi/Ti摩尔比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仪(UV-Vis DR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溶胶pH为4、蒙脱石悬浮液质量浓度为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2 h、Bi/Ti摩尔比为20%的条件下,制备的BiOCl/TiO2/蒙脱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刚果红的去除率达到了94.04%。复合材料TiO2以锐钛矿晶相形式存在。添加蒙脱石和BiOCl都会抑制TiO2晶体的生长。BiOCl/TiO2之间形成异质结使得禁带宽度从2.89 eV降低至2.61 eV,增强了复合材料对光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