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大中型商业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成本控制问题.以现代化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数据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为依托,采用C/S&C/S混合体系结构,将进货、销售、存货、帐务等系统紧密联系,真正实现零售业成本的批次核算,实现单品管理,及时精确地核算进销差价、成本,保持合理的库存,加快资金周转...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大中型商业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成本控制问题.以现代化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数据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为依托,采用C/S&C/S混合体系结构,将进货、销售、存货、帐务等系统紧密联系,真正实现零售业成本的批次核算,实现单品管理,及时精确地核算进销差价、成本,保持合理的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商场的内部考核,从而降低损耗,降低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软弱夹层的力学性质分析,以永煤公司顺和煤矿井底车场1—3段巷道返修注浆加固为例,通过改善巷道围岩的力学性质,提出巷道顶板和底板返修和加固方案。加固结果表明:巷道无明显变形,且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郭远博 《水处理技术》2022,(2):53-56+62
针对传统倒置A2/O工艺(R1)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不理想的现状,开发了倒置A2/O耦联生物滤池(BAF)(R2)的新工艺,并在中温条件下比较了两工艺对城镇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期R2内出水COD维持在10.7~17.6 mg/L,去除率为92.5%~94.2%,高于R1。延程分析表明,R2内COD主要在缺氧期与厌氧期被消耗。R2内总氮(TN)及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81.3%~82.8%、85.6%~86.9%,均显著高于R1。机制探究表明,R2强化了硝化过程,使得回流液中硝态氮含量升高,强化了缺氧区的反硝化脱氮过程。在生物除磷方面,R2厌氧期释磷量高于R1,且合成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最大含量为6.8 mg/g,从而在随后的好氧期产生更多能量用于吸磷。  相似文献   
5.
黄学志  王辉  叶书发  郭远博 《现代矿业》2013,(6):129-130,186
分析了顺和煤矿软岩巷道底鼓和变形破坏原因,利用现代注浆理论,结合巷道壁后注浆和底板注浆,使巷道周围形变破裂的岩石通过注浆成为一整体,以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提高巷道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粘聚力模型和代表体积单元,采用原位显微观察和扩展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石墨团聚对铁素体球墨铸铁单轴拉伸下的微区应力分布和裂纹演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墨间距与直径的比值(l/d)高于1.8时,石墨与铁素体基体中裂纹萌生关联较小。随着团聚程度增大(l/d≤1.8),石墨与基体脱粘,裂纹易萌生在团聚石墨间的铁素体内,并沿垂直于拉应力方向扩展。团聚的石墨数量越多,团聚区域越容易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顺和煤矿西翼轨道运输大巷穿越三煤组含煤地层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确定了巷道支护方案。采用“锚-网-索-喷-注”协同支护方式充分复合围岩天然承载结构作用,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通过巷道变形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巷道变形在设计范围内。工程试验表明,该方案支护效果好,与架棚支护相比,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进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顺和煤矿首采工作面进行等长调斜设计,针对调斜之后的工作面,设计采用虚实相结合的等长调斜回采工艺,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不仅提高了采出率,同时还解决了工作面等长调斜的难题,顺利实现了不加架、不加槽、不刷帮的工作面等长调斜,研究成果对工作面调斜开采设计及回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室温单轴拉伸、显微硬度、纳米压痕和扫描电镜观察等试验,表征和分析了TiB2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宏观、微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随着高模量TiB2颗粒体积分数从15%增至25%,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从531.0 MPa和215.5GPa提高到659.0MPa和247.0GPa,比刚度从28.8GPa·cm^-3·g^-1逐步增加至34.7GPa·cm^-3·g^-1,伸长率从22.0%降至7.9%;断裂机制由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转变为穿晶解理型脆性断裂,强化机制可能以细晶强化和位错增殖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