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3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对外联式矩管柱与H形钢梁节点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阐述了其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获得了节点的滞回曲线和极限承载力。同时利用ABAQUS对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讨论了钢梁翼缘、腹板厚度及矩管柱壁厚对钢节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联式矩管柱与H形钢梁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节点的塑性耗能区集中在梁上,梁翼缘和腹板壁厚对节点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影响较为明显,柱壁厚对节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樟洋渡槽槽身采用现浇U形薄壳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标号高,槽身壁薄,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渡槽的施工质量,工程项目部聘请了国内混凝土专家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专题的技术攻关,最后选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3.
吕俊江  程荣  陈水荣  李晓润 《钢结构》2012,27(2):73-75,84
吊车梁普遍应用于工业厂房中。为方便设计人员计算吊车梁系统,研究开发出吊车梁设计CAD系统软件YJ-CRANEBEAM。它可以对简支吊车梁进行内力计算、截面自动选择或截面验算,对吊车梁节点、吊车梁制动系统进行设计;根据计算结果自动绘制施工图。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试规模的固定化生物滴滤塔处理模拟喷漆废气,对循环液喷淋量和体积负荷对处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稳定工况下,模拟喷漆废气中甲苯入口浓度103~174mg/m^3,处理效率为75.7%~85.7%,乙酸乙酯入口浓度在164—427mg/m^3,处理效率89.6%~93.5%,处理后污染物浓度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对照滴滤塔闲置期间喷淋液间歇喷淋和不喷淋两种情况,试验表明在短期闲置和中期闲置后保持喷淋液间歇喷淋能有效提高固定化生物滴滤塔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借助有限元软件,以轴心受压H型钢柱为研究对象,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残余应力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翼缘端部的残余应力峰值对H型钢柱影响最大,翼缘中点的峰值影响次之,腹板中点的峰值影响最小,现有钢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于Q550高强钢轴心受压构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略微保守。  相似文献   
6.
浅谈矿山、公路建设中"生态技术"方案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水土保持法》的实施和“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应用“生态技术”治理边坡的工程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跨专业、无规范化标准的原因,使得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在具体方案的选择上受到较大限制,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应用,力求在方案的选择和成本与功能的对比上,提出一些建议,以供相关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毅  秦国鹏  陈水荣 《钢结构》2013,(9):1-3,59
冷弯型钢具有造型丰富、力学性能优异、节能环保的特点,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体系中应用广泛。为充分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动向,拓展我国钢结构领域的技术进步,着重介绍澳洲的一种新型冷弯型钢建筑体系,并对该体系的试验过程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以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轧钢生产时产生的氧化铁皮粉尘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较大,并会造成检测设备的信号中断,导致堆钢事故。设计采用水冷除尘导管和水冷除尘辊道,降低了污染和设备事故,提高了作业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加速遗传算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圆弧滑动面的假定和遗传算法的思想,提出了用加速遗传算法(AGA)搜索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模拟生物遗传进化过程的算法,它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和误差传递导致不收敛的缺点,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用性强,搜索的最优解更具有全局性。通过一河堤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一些旧工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本文着眼于研究一种适应性再利用方法,试图将旧工业建筑与现代社会的创意产业相结合,使旧工业建筑在功能上适用于创意产业,并保持其活力与生命力,从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