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对3003铝合金铸轧带材进行加工,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仪和取向成像分析软件(OIM),分别对加工区及母材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经搅拌摩擦加工后,搅拌区晶粒发生动态再结晶并且等轴细化,平均晶粒尺寸由母材的35.58μm减小至3.05μm;相比于母材,搅拌摩擦加工后带材的抗拉强度、平均硬度、延伸率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17.68MPa,37.82MPa,12.53%;加工区硬度沿横向呈"W"型不均匀分布,并且从加工区底部到上部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前,鲜见有关对AZ31镁合金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改善其微观形貌进而提高其耐蚀性能的报道。采用电化学测试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分析天平研究了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加工前后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含Cl-溶液中,与原材AZ31相比,加工后的AZ31自腐蚀电位较高,自腐蚀电流密度较小,阻抗较大,且腐蚀失重速率较小,两者的腐蚀机制均为点蚀,加工后的AZ31点蚀程度较轻,形成了细小的等轴晶及第二相的固溶,提高了其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明胶为分散剂,硝酸银为反应前驱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银粉,研究明胶用量及加入方式对银粉形貌、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探讨明胶的分散机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能谱分析、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银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细银粉为近球形,粉体颗粒粒径为0.11.2μm;明胶对银粉的形状无明显影响,但是可以改变银粉的粒径和分散性;随着明胶用量的增大,粉体的粒径增大,分散性能变好;明胶的分散机理主要表现为空间位阻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借助电镜扫描、动电位扫描及光学显微分析等手段,对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及母材的耐应力腐蚀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慢应变速率为3.3×10-6s-1时,在浓度为3.5,的NaCl溶液中焊缝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略高于母材;无论在空气还是在腐蚀液中,二者均呈现相似的韧性断裂形貌,表现出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焊缝的自腐蚀电位较之母材略有降低,且焊缝热影响区晶粒明显粗化,预示着焊缝在抗应力腐蚀方面性能比母材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搅拌摩擦焊机焊接6005 A铝合金型材,获得无缺陷焊缝。借助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金相显微镜等对比研究了焊缝及母材的剥落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母材发生的是晶间腐蚀且部分区域发生剥落,焊缝则只发生了均匀点蚀;腐蚀评级和电化学阻抗谱都说明焊缝比母材具有更强的耐剥蚀性。通过对微观组织的对比分析,得出焊缝耐剥蚀性能提高的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使母材中的带状晶粒转变成了等轴细小晶粒;同时,晶界上的第二相粒子发生固溶后,使其在晶界与晶内的分布趋于均匀从而减弱了微电偶腐蚀倾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浸泡法研究了5083铝合金及其搅拌摩擦焊焊缝的剥落腐蚀性能.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焊缝和母材的微观组织、剥落腐蚀形貌、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浸泡腐蚀后焊缝出现轻微点蚀,而母材点蚀严重并显现局部起皮剥落,腐蚀裂纹沿晶开裂;腐蚀评级和电化学阻抗谱均可说明焊缝的耐剥落腐蚀性能好于母材,同时极化曲线也说明焊缝的腐蚀敏感性低于母材.带状晶粒等轴化,棒状的第二相细化及分布均匀化,位错密度的减小是焊缝耐剥落腐蚀性能强于母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Bi-Si-B-Zn-Al-O系玻璃粉,采用XRD、EMAX、SEM、IR、DSC/TG及粒度分布仪等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在200~800℃温度范围内该玻璃粉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凝胶经干燥去除非玻璃组分后,可获得符合设计组分的玻璃粗粉,该粗粉经600℃热处理及球磨后,可得到粒径在0.1~1μm范围的超细近球形粉体;热处理温度在200~800℃范围内时,粉体均呈现玻璃态结构;经200℃干燥后玻璃粉主要以[SiO4]四面体及部分[BO4]四面体形成主体网络空间,[BiO3]三角体和剩余的[BO4]四面体以网络修饰体的形式分布在网络间隙,随着温度升高,修饰体中部分Bi原子和B原子会加入到主体网络中,成为网络形成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和熔融-淬火法分别制备了Bi-Si-B-Zn-Al-O系玻璃粉体,运用XRD、SEM、EMAX、IR、DSC/TG等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同体系不同制备方法下两种玻璃粉体的微观结构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玻璃粉体均呈玻璃态,溶胶-凝胶粉体颗粒较易破碎,球磨12 h后可得到1~10 μm范围的颗粒,其元素含量与实验设计比例较为接近;两种粉体玻璃网络结构相似,主要以[BiO3]三角体、[SiO4]四面体、[BO4]四面体构成基本网络骨架;熔融-淬火玻璃结构中[SiO4]四面体趋向于架状,使得粉体结构更加稳定,玻璃转化温度略高于溶胶-凝胶玻璃且均小于6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