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矿业工程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介绍龙永煤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瓦斯涌出特征;从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和地下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对可能出现高瓦斯的井田(块段)或矿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煤矿水害的地质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福建省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从水文地质学的角度分析煤矿发生水害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鲍道亮 《煤矿安全》2001,32(8):37-38
本文在分析福建省煤矿事故案例的基础上 ,从地质环境 (地质因素 )的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取受水害威胁较严重的闽西南地区煤矿探水效果及物探技术有效参数,采用矿井直流电法、网络并行电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对福建某煤矿+40 m水平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进行了联合探测,并对含水低阻异常体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后期掘进验证,超前探测结果较为准确。实践表明:网络并行电法比传统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效果更好;矿井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含水体响应灵敏,且对高阻体(层)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多种物探技术联合探测,可以相互补充验证,探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地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两方面分析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发生的原因,揭示了冒顶的本质,提出了加强地质因素研究,是杜绝或减少局部冒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瓦斯含量、大气压力、生产工艺、开采强度等方面总结了低瓦斯矿井的瓦斯涌出特征;从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和地下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对可能出现高瓦斯的井田(块段)或矿井进行了预测,为低瓦斯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龙永煤田栖霞灰岩岩溶水引起的突水灾害,成为直接威胁该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以白沙南矿区突水事故为例,在介绍白沙南矿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矿区3次突水情况及造成的危害,并对"10.20"突水事故的水源、水量、水质特征和突水通道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突水事故的水源主要是来自栖霞灰岩的岩溶裂隙承压水,突水通道主要为F0构造裂隙带及F5或Ft构造裂隙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福建永定矿区酸性矿井水特征的分析,探讨酸性矿井水的形成机理,提出酸性矿井水的预测和处理方法,为矿井水的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和减少矿区水污染。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福建煤矿地质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福建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根据福建煤矿水害的特点,结合典型案例,从水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探放水技术手段、防治水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煤矿水害及防治水现状;从管理、技术、装备、培训等方面提出防治水对策,以科学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  相似文献   
10.
鲍道亮 《煤矿安全》2006,37(5):50-52
后洋井田+500 m水平大巷突水后,对突水的水源,水量特征和突水通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该突水事故的水源主要是来自栖霞灰岩的裂隙———岩溶承压水,通道是ZK3(旧)钻孔和F8-1断层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