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2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了解决会理鑫沙锌业浸锌渣堆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针对其铅、锌含量高的特点,将氧压浸锌渣和硫化钠加入棒磨机进行机械硫化固化、浮选处理。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棒磨硫化和浮选流程的参数,并对浮选尾矿进行了浸出毒性检测和制备硫磺建材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实现铅、锌硫化率超过90%,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硫品位65.26%、硫回收率7814%的硫磺精矿,铅品位45.29%、铅回收率80.02%的铅精矿,锌品位41.02%、锌回收率7014%的锌精矿。浮选尾矿重金属浸出毒性符合国家标准,利用其可制备出抗压强度大于45 MPa、吸水率小于1%的硫磺建材,最终实现了该浸锌渣的高质量稳定化与无尾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矿物浮选、动电位测试以及荧光探针检测对比研究了不同头基尺寸捕收剂组合油酸钠/十二胺和油酸钠/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单一捕收剂体系浮选试验结果表明,3种捕收剂体系下,随着捕收剂浓度增加,矿物浮选回收率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油酸钠、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十二胺分别在pH值为5.8、8.4和10.1处达到最大回收率,3种捕收剂对菱锌矿的捕收能力顺序为油酸钠>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十二胺。混合捕收剂体系中,固定油酸钠浓度为2×10-4 mol/L,加入适量的十二胺可以大幅促进矿物浮选,而加入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几乎没有影响。动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在pH=6时经2×10-4 mol/L 油酸钠溶液处理的菱锌矿表面电位为-30.5 mV,随着十二胺用量增加,已吸附油酸钠的菱锌矿表面电位逐渐上升,在十二胺浓度2×10-4 mol/L时其表面动电位升高到接近菱锌矿在纯水中的动电位值22.3 mV,这是由于十二胺阳离子在已吸附了油酸钠阴离子的菱锌矿表面发生吸附; 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的加入对菱锌矿表面电位几乎没有影响,说明溴代十六烷基吡啶阳离子基本没有在矿物表面吸附,这与浮选试验结果一致。矿物表面微极性测试结果验证了上述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种组合捕收剂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10kV配网系统电能计量的特点,容易发生窃电的根源在于计量是在二次侧完成,而目前的反窃电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10kV高压电能表突破传统计量装置,采用高压侧直接计量技术,电能的计量、数据的存储皆在高压完成,从源头上消除了窃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