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7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0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也是开创21世纪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一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精神,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增收、衣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心工作,认真总...  相似文献   
2.
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建设的中心工作,将生态家园和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与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以国债项目实施为重中之重,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带动体系发展。以大中型沼气工程为突破点,注重规划的制定,争取更多的投入;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重点做好能源农业和秸秆生物气化技术示范;以政策支持和示范建设为切人点,抓模式技术,推动生态农业工程化、  相似文献   
3.
1"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启动 事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方向,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007年1月25日中,农业部启动"循环农业促进行动".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引导广大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作用,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农业部组织遴选了2008年80个主导品种和50项主推技术,本刊现予推介发布。  相似文献   
5.
2002年,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领导重视,各级政府积极性高,可再生能源建设受到农民普遍欢迎,各项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开始出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2002年我们抓住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形势,全面推进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特别突出的是沼气建设,全国户用沼气池已经达到1000万户,预计新增户用沼气池150~200万户,出现了一批“万池县”,一部分县当年新增沼气池达到5000个以上,实现了跨越发展。自从提出并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来,宣传、培训…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会议,于2002年10月15~17日在江西吉安召开。在16日上午的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讲话指出,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分析形势,推进五个转变,抓好三项任务,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张宝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的成就。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和可再生能源工作,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初…  相似文献   
7.
1 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围绕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中心工作,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同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等社会事业结合起来。积极争取资金,扩大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完善项目监管体系,推进项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1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思路和目标在农村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农业二十几年的建设实践中,研究、发展和推广了一批成功的技术和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在农村地区推广省柴灶,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微水电、沼气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增加了农村能源的有效供给,基本缓解了农村能源的供需矛盾。另外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有效组装,形成了适应各类地区的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在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如北方的“四位一体”温室生态模式和南方的“猪一沼一果”模式,建设模式的农户当年即可见效,增收可达数千元,很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