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能源动力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局部电网故障、自然灾害或人为操作失误等偶然事故导致电网分列成孤网运行,电网频率产生大幅度波动.本文根据怒江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采用夏大、夏小两个典型运行方式的高频切机方案进行分析,首先对孤网系统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尽可能地保证孤立电网由紧急状态恢复为运行状态.方案按照有效性的排序原则切除机组来解决功率过剩的问题,按照先投入无功补偿装置,然后使发电机迟相或进相运行改变发电机端电压,最后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的控制顺序解决无功不平衡的问题.从而保障电网分列运行后,孤网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将电能转化为驱动汽车的动能,绿色、环保且无污染。政府积极提倡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数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当电动汽车的电量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时,要对其进行电量的补充。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充电站进行充电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区域内电动汽车用户如何选择充电站提出一种经济的选择方法。通过搭建电动汽车用户与各个充电站的信息交互平台,引入排队论数学模型,计算电动汽车到达充电站时间成本的同时,进一步计算里程成本。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在区域内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布局合理的情况下,确定单目标函数选择充电站,从而确定最经济的途径,电动汽车用户以经济成本最低来选择充电站进行充电。  相似文献   
3.
针对冲击式水电站机组甩负荷时所引起压力管道压力值增大和机组转速升高值过大的问题,利用装设在集流管末端的折向器、喷嘴与喷针控制射流量,通过改变针阀开度和折向器位置调节机组流量和转速等参数。当依据出力求解转速变化时需要引入折向器方程即射到水斗上的流量和折向器开度间的关系函数。本文对折向器的动作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出方程的系数。当机组全甩负荷时可以计算出在折向器动作时间范围内某时刻的转速,可以通过对转速的数值分析来设定折向器动作的整定时间和针阀关闭的整定时间使水轮机的转速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减少喷嘴的流量对水轮机所带来的摩擦损耗,为冲击式水轮机的机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作为新型负荷接入电网给原有的配电网带来一系列问题,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减小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网的影响。针对电动汽车的入网情况和现有的分时电价制度,从配电网方面考虑以最小化配电网负荷均方差与最小化系统负荷峰谷差为目标函数建立电网负荷波动的数学模型。兼顾电网和用户双方共同的利益,在用户侧方面以电动汽车用户充放电成本最低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多目标的电动汽车优化调度模型。基于某商用楼宇负荷进行算例仿真,采用常惯性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分时电价引导下的调度策略可以减小峰谷差,提高用户的经济性。增大平均电价情况下调峰效果显著,用户成本会因平均电价上浮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电动汽车入网在时空上的不确定性问题将会凸显。针对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采用控制策略使大量电动汽车有序接入电网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电动汽车有序入网要比无序入网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要小很多。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提出了控制策略中的不足并进一步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电动汽车入网控制策略提供了可靠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智能化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维人力投入,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从缩短定位时长、提高定位精度出发,对传感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非接触式行波传感器的配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技术,结合怒江配电网实际情况,如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天气恶劣,且配电网线路距离长、配电网网架结构复杂等实际问题,开发出配有新型非接触式传感器的行波故障定位装置.  相似文献   
7.
限于我国能源与需求不平衡的现状,大规模区域电网互联的输电网络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首先以三区域互联系统为例,推导三区域互联系统下两区域发生相同或不同扰动的频率偏差、联络线功率偏差和区域控制偏差表达式,将系统各区域的相互关系用数学模型直观的呈现.考虑到电力市场环境因素,对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模型进行改进使各个发电单元输出电力满足市场合同要求,对负荷违约时机组调节动作特性进行仿真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参数响应指标.针对区域调频机组发生拒动或者延迟动作的情况,未经修正的三种调频方式使系统仍然存在一定频率偏差、联络线功率偏差.对AGC模型状态方程进行修正,通过对未修正和修正的三种调频方式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修正之后的调频达到无差调节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