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邓先灿  崔世涛 《电子学报》1992,20(11):19-24
本文阐述了语音合成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数字信号处理原理.采用波形自适应增量调制编码方法,研究并解决了语音信号的压缩与加密.用半定制标准单元CAD设计方法,CMOS工艺,完成了32K ROM 6秒语音ASIC芯片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同品种机台间盖板花率不一致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影响盖板花的相关工艺差异过大,如盖板速度、上罩板的高低位置、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隔距等。二是针布规格型号有差异,造成针布对纤维握持能力的差异。三是针布磨损状态的差异性导致盖板花率不一致。发现此类问题时,首先要核查工艺上机情况、针布规格型号及其磨损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工艺参数、调换针布或进行磨针。梳棉工序在带轮和工艺齿轮统一的前提下,以生条结杂、短绒率和条干等指标为依据,参照针布配置、设备状态和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症介入在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资料。分析导管在2级动脉和3~4级动脉开口造影时出血阳性率差异;经导管灌注缩血管药、止血剂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结果导管在2级和3~4级动脉开口处出血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21.4%(12/56)和100%(5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前、后(24h内)平均收缩压分别为(93.14±18.63)mmHg和(116.84±13.61)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和血凝酶20例,技术成功率80%(16/20),临床成功率55%(11/20)。再出血9例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7例成功,2例失败,接受手术治疗。经导管灌注血凝酶和明胶海绵条栓塞共45例(36例+9例灌注后再出血),技术成功率93%(42/45),临床成功率89%(40/45)。2种介入治疗方法比较,止血的技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8),临床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例患者栓塞后因酗酒再出血,血管造影显示原出血动脉闭塞;1例患者仅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和栓塞,死于动脉性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肝动脉-门静脉瘘)。结论急症介入能快速发现出血部位并有效控制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出血的诊断率、止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受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