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0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密码技术在智能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智能卡的应用与推广中,保密机制是十分关键的,而密码技术的引入则能有效的提高智能卡的安全水平。文章介绍了智能卡中常用的几种加密算法,如DES、RSA,另外,对密码技术在智能卡中的一些典型应用,如电子签名、信息保护等,也作了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2.
电力线路跨越施工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力线路施工中,常常遇到跨越各种障碍物的跨越架线施工。因电力线路跨越的障碍物种类繁多,有各种电力线路、通讯线、公路、铁路、房屋等,且跨越点复杂给跨越架线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施工时发生的意外事故,可能导致被跨电力线路长时间停电,铁路运输中断,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其损失也是非常惊人的。为确保跨越施工的安全可靠,通常采用搭设跨越架,封闭被跨越物的方法。因此,施工前对跨越架及跨越施工安全隐患的分析显得尤其重要。1 跨越施工安全隐患的分析 为确保跨越施工的安全,施工前应对跨越点进行周密细…  相似文献   
3.
张忠会  王帆 《供用电》2007,24(5):54-56,60
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的10 kV配网线损在线自动生成分析管理系统可实现与SCADA系统、DGIS系统的通信和数据共享;利用SCADA及DGIS系统的实时数据实现10 kV配电网线损在线自动计算、分析及图形化显示;利用DGIS系统提供的10 kV配电网的设备信息和空间信息,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线损计算前手工输入信息量大、日常维护工作繁琐的问题,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目前风险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风险理论的电力系统脆弱线路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应用风险理论进行电力系统脆弱线路辨识的可行性;然后,根据风险理论的特点提出辨识脆弱线路的过负荷风险指标,并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求取系统过负荷概率及应用效用理论计算过负荷严重度;最后,以IEEERTS79系统为例,验证了基于风险理论的电力系统脆弱线路辨识是可行的。通过基于风险理论的电力系统脆弱线路辨识分析,能够清楚的知道每条线路过负荷风险的大小,确定重点关注线路,对电网建设改造、运行控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模态分析技术在系统薄弱环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传统的Q-V模态分析法基础上,考虑了节点有功微增量变化对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降阶雅可比矩阵特征值对某一运行方式下的系统电压静态稳定性进行判别。并对该系统状态进行薄弱环节分析,且在潮流方程中增加PV节点的无功微增量,使得运用模态分析法计算节点参与因子时可以得到发电机节点对电压崩溃的参与程度,弥补了使用传统Q-V模态分析法只能计算PQ节点参与因子的不足。结合非序贯的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系统状态进行随机抽样,计算出系统电压崩溃的概率风险。针对IEEE-RTS 79系统算例做了应用研究,验证了将改进后的模态分析技术运用到系统电压崩溃风险薄弱环节分析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配电网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配电设备老化、运行可靠性差、供电能力有限等问题,构建包括元件、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城市配电网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应用3标度层次分析法分析各项指标所占权重,进而将配电网风险状态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配电网风险指标体系合理有效,使配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和优化运行更有针对性,风险等级划分更有利于直观了解配电网状态,合理安排配网规划和生产计划。  相似文献   
7.
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对配电自动化工程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提出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考虑配电自动化工程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初始投入成本、运行成本、故障损失成本和设备退役处置成本,对配电自动化工程的经济、管理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进行了量化,构建了配电自动化工程成效经济评价指标,定义了相应的评价模型。以某自动化实施区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为例进行系统、客观评价和灵敏度分析,为今后配电自动化工程试点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发电(DG)具有自由灵活的特点,其供电能力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大规模电动汽车(EV)接入配网导致电能质量严重下降,迫切需要进行及时消纳。这对配网中分布式发电的合理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了考虑电动汽车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出力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电压波动最小和新增网损最小为目标,对分布式电源日出力进行动态调整。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平抑了电压波动,降低了电压越界风险,同时能够改善经济性。算例采用标准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对考虑经济性优化、单目标电压优化、不优化三种模式的效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基于风险理论的暂态稳定风险评估量化分级方法。从风险理论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运行方式、故障发生、故障类型、故障地点和重合闸等不确定因素计算系统失稳的概率,以暂态失稳导致的切负荷百分比作为后果,定量的得出暂态稳定风险值,并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应用ALARP原则对风险量化分级,使风险值的意义更加清晰明确,为运行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最后,以WSCC3机9节点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力改革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输配电价独立核算是电力、电价改革的核心。通过对输配电价的测算方法的深入分析.详细介绍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其按电压等级和不同用户进行分类定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